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在上海设计周感受“非遗”跨界

2019-1-11 15:28:40发布57次查看
  2018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简称“上海设计周”)日前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作为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2018 首批共同模式合伙人,带来400 余件作品,占地面积1200 平米,分为四大板块,包括非遗跨界设计新品区、非遗跨界设计精品及研究生作品区,大型公共艺术作品《百鸟林》以及非遗传承人对话论坛。pacc 通过活态非遗转化以及与跨界设计师们的鼎力合作先后推出了众多设计精品和新品,这些精心之作都在设计周期间一一亮相。
百鸟林央广网发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提供
一走进上海展览中心,沉浸式公共艺术装置《百鸟林》便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置身林间,鸟鸣啾啾,令人难忘。《百鸟林》如其名,汇集了各种鸟类形象,而这些形象与众不同,它们运用了大江南北四种非遗织染绣艺,分别是蓝印花布、丹寨蜡染、阿坝羌绣、苗族百鸟依,营造了一个非遗传统手工艺的鸟林天堂,行走其中,鸟鸣声声,此起彼伏,宛若在百鸟啼鸣的森林中穿梭,意趣盎然。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总监章莉莉介绍,这个装置里面一共有两位国家级传承人的共同合作,还有一位是羌绣传承人的老师,张居悦老师,“我们用合作的意识,探索的精神,去实践非遗传承的创新的道路。”
以蓝染工艺设计出的家居物品。央广网发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提供
除此之外,在本次设计周上,蓝染的非遗技艺又带来了新的精彩,一只蓝染家居沙发能新潮到什么地步?pacc让你一看便知,迷幻的后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多种非遗元素及面料共同打造的跨界旗袍。还有最具童话少女感的娃娃高定服饰,每件作品都暗藏着非遗元素以及动人的背后故事。同时展出的还有一系列非遗衍生创意品,如蓝染丝巾、扎染渔夫帽、刺绣抱枕等,这些随身装饰之物小巧精致,设计奇巧,细节之中极见真章。
作品《大竹灯》央广网发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提供
“左手牵着设计师,右手牵着传承人。”三年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中心共计举办了16期的非遗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逐步探索出非遗跨界创新的研培教学模式,通过设置跨界创新的专题讲座,还有创作的课程,特邀了一批专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来到研培的课堂与传承人跨界合作。三年来pacc和传承人、设计师、艺术家、学院师生、品牌、艺术机构共同探索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多种途径。2018年pacc开始尝试非遗在不同艺术领域跨界创新,比如合作推出《白蛇精》主题音乐剧,还做了白蛇的头饰,还打造了白蛇的服饰。
“人类的文明演进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非遗是从历史走到当下的,非遗要融入当代的精神,可以把非遗当做一个生命体,它一定会自我进化更新迭代,过去中国传统的非遗和现在机械化大生产下,和信息化、国际化大背景下的非遗一定不是同一件事情,而是新的一个物种。”专注非遗研培3年,章莉莉感触颇多,“非遗之美常常会感动我,我觉得非遗需要得到保护和创新,需要与社会紧紧相连,需要被年轻人喜欢和关注,成为当代生活美学。”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