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浦东2018年度词:“硬核”!你认同吗?

2019-1-10 5:37:55发布83次查看
  2018年,上海16个区都以各种姿态
奋进、创造、争上游。
辞旧迎新之际,
上观区情频道推出
“品区·年度词”系列,
给我们浦东的年度词是:硬核!
让我们来听听记者为什么用了这个词
一个真正的浦东人,一个真正了解浦东开发开放历史,并为这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而心潮澎湃,夜不能寐的人,是能够理解硬核这个词,之于浦东,之于浦东人的重要性。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个特殊年份。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人们回望过去,回顾那些经典案例,浦东开发开放是“必选项”之一。各路记者纷涌而至,多少往事历历在目——
1990年的早春,28岁的张贞告诉母亲,她要嫁到浦东去,母亲看着她,老泪横流,过了许久才说了一句话,“闺女,以后你会后悔的。”那时的张贞,多么需要浦东的“硬核”。
1990年的初夏,刚刚大学毕业的王继杰拿着文凭,在浦东开发开放办公室门口,排着长龙。当时的浦东一片荒芜,来“大浦东”做“拓荒牛”的想法既让人激动,又令人不安。年轻的王继杰,梦想着浦东的“硬核”。
1990年的冬末,陈珏听到一个消息,他们家世世代代居住的陆家嘴棚户房,就要动迁了。望着窗外的“烂泥渡路”,陈珏不敢想象未来的变化,那是她第一次听到“金茂大厦”这个名词。
28年弹指一挥,那些泪水和汗水都留给了岁月与青春,激情与梦想。站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过去,我们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2018年,张贞在浦东已经买了三套房,她把80岁的老母亲接到浦东的大房子来养老;2018年,王继杰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总裁,生意做到了地球的另一端;2018年,陈珏经常来金茂大厦开会吃饭,站在云顶,俯瞰陆家嘴,她常常回想起儿时嬉闹玩耍的路边公园。
今天,他们的眼中还有泪,但已经是幸福的泪,是骄傲的泪。
谁能不骄傲呢!
今天,浦东国际机场平均每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飞,而那里最早是一片海滩,海鸟竞逐飞翔;今天,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的超级计算机中心内,滴答一秒,那台中国最先进的电脑已运算230万亿次,而以前那里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水田。
1994年,瑞典人、罗氏制药中国区前总经理威廉·凯乐来到张江高科,浦东招商负责人热情地告诉他,这里将来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威廉看着一望无际的农田,带有些挑衅地说,可以在张江投资,但中方必须在6个月内完成基本建设并交付使用。
而今天,世界巨头纷纷落户浦东。2018年早春三月,黄浦江东岸华灯初上。民生艺术码头上的一个百年筒仓,内外被塑造成黑白格棋盘的模样,光柱划破夜空。国际时尚品牌dior(迪奥)的春夏高级定制发布秀每年都会在其诞生地法国巴黎举行,这是迪奥高定秀第一次走出欧洲,就来到了浦东。

过去,“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今天,以一个个居民住区为圆心,15分钟步程为半径,浦东正逐步完善圈内养老、医疗、文化、体育、教育、购物等老百姓日常所需的社区服务资源板块。“家门口”,成了浦东改革为民的新尺度。
这就是硬核,是一种敢叫日月换新颜的霸气,是一种沧海变桑田的硬实力。说白了,就是让人佩服,让人对着你举起大拇指,说一句,“牛!”而为了这一句认可,为了一个响当当的“硬核”,几代浦东开发者熬白了头。
不过,再牛的“硬核”如果不反复锤炼,也会被时光融化。对浦东而言,过去的20多年,是靠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才累计起一项项“全国第一”,才拥有了值得骄傲的“硬核”。未来,只有继续走好改革开放这条路,才是人间正道。
吃改革饭,能不能聚焦“发光发热”的改革项目,能不能推动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打造世界产业集群?
走开放路,能不能提升“运作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
打创新牌,能不能增强“引领未来”的创新策源功能?

时代不同了,摆在浦东面前的考卷也不同了。然而,相同的是,时代之问,都没有现成的答案,都不会轻轻松松得以解答。“脑洞大开”、敢闯敢创、富于创造、勇于担当,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应该是浦东人的前进身姿。
“硬核”浦东,
人们期待更多!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