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火的是什么app?
当然是国家税务总局开发的“个人所得税”app
职场人士的手机里都会下载一个
还会显示当前的任职受雇信息
大问题
闵行的顾女士在查询个税信息时
发现正在国外读大学的女儿
“被入职”了一家公司
大学生怎么会成为陌生公司的“员工”?
2018年12月27日的下午,顾女士与远在美国学习的女儿小丽微信聊天时,得知女儿加入了一个百人聊天群,群里都是女儿同一个中学2014届的同学,且大家都有一个相同的遭遇:在查询个税时已经“被入职”,身份信息遭冒用。
根据小丽说的情况,顾女士赶紧上个税app查询了女儿的信息,发现小丽于2018年8月1日起被浙江平湖市一家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雇佣。
(电话采访)
她们同学一百多个人都是这样,被那个单位在那边入职上班,我女儿现在还在美国。以后假如去上班,她简历上写我没有工作经验,假如她找了外企或以后留在国外,人家发现她有工作经历了就以为你诚信上有问题了。
明明身在美国求学且从未工作过,小丽是如何与国内的单位产生雇佣关系的?顾女士立即来到了莘光派出所报案。
接到报警后,莘光派出所民警立即展开了调查。根据顾女士反映的情况,民警找到了小丽的几位同学,调查发现他们的身份信息也都被冒用,而且雇佣关系都是浙江平湖市一家人力资源公司,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经过缜密调查, 民警证实确为该人力资源公司冒用他人的身份信息。
经查,嫌疑人冯某的人力资源公司有开具劳务类增值税发票的资质。除了明面上的业务外,冯某也干着为他人代开劳务类增值税发票,从中赚取好处费的勾当。
另一名嫌疑人张某作为中间人,经常会介绍“客户”给冯某,并收取相应的介绍费。
2018年8月11日,经由张某介绍,冯某受装潢老板彭某所托需要开具一张200多万的发票。因为金额数较大,按照规定需要提供大量的身份信息。于是张某就提供了这些学生信息。
原来,张某妻子曾在某学校从事教务工作,在电脑里存有大量的学生信息资料,其中包含了学生的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等信息。为图私利,张某竟将其中 596名学生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直接复制转发给了冯某,伪造他们“入职”劳务公司的假象,直接去申报了发票。
我老婆曾经在这个学校里工作过,她是搞教务的,(学生)各方面信息都有的,因为要高考查分,家里的笔记本电脑里是有这个信息的,这台电脑她不用了,我拿到工地上用的时候正好看到这些信息,我就临时起意,用了一下。
拿到这些孩子个人信息的冯某,伪造了他们“入职”劳务公司的假象,直接去申报了发票,而作为中间人的张某则会拿到相应的介绍费。闵行公安分局经侦支队民警告诉记者,张某给冯某的名单一共有596个学生,开具的发票金额有439万。
闵行公安分局经侦支队民警
倪嘉玮
张某帮冯某介绍业务,冯某每个月给他月结一次好处费,他总的开票金额的1%到1.3%左右,他在这起案件中获利有几万元。
小坊提醒:
用个税app填报个人信息时
不妨多留个心眼。
如果在app内发现“被入职”从未见过的陌生企业
可以通过在app上发起在线申诉解决。
小坊查询了app的相关功能
发现操作也颇为方便
首先点击个人中心中的“任职受雇信息”
如发现页面内公司与自己从来没有经济往来,可直接点击右上角的“申诉”按钮,申诉类型选择“从未任职”即可。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还是要好好回忆下这些信息中是否有过经济往来或曾任职公司,这些都是证明公司曾为你申报过个税的凭证,都不用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