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昕(1728-1751)今上海嘉定人,清代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乾嘉学派代表人物,早年以诗赋闻名江南。乾隆十六年(1751)特赐举人,乾隆十九年(1754)中进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乾隆四十年(1775)居丧回乡,潜心著述课徒。历主钟山、娄东、紫阳书院讲席,出其门下之士多至两千人。
钱大昕生前即为饮誉海内的学者,在经学、史学、舆地、金石、典制、天文、历算,以及音韵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与纪晓岚合称“南钱北纪”。著有《十驾斋养新录》《廿二史考异》《潜研堂文集》等作品28部。作为乾嘉史学主要代表人物,钱大昕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对后世学者影响巨大,被公推为“一代儒宗”,王国维誉之为,清代三百年学术的三位“开创者”之一。
钱大昕,字晓徵,号辛楣,晚号潜研老人,又号竹汀,是今上海嘉定人,清代著名史学家、汉学家。钱大昕是中国 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被公推为“一代儒宗”,与纪(ji )昀纪(ji )晓岚并称“南钱北纪”。钱大昕是著名的乾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集大成者,以注重严谨与科学的治学方法,在史学、经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所撰《二十二史考异》是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一。
钱氏宗祠李华成摄
今天嘉定外冈镇有钱氏宗祠和钱大昕墓,墓碑由已故上海图书馆馆长、国学大家顾廷龙先生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