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沪春考作文题引人关注 大学教授高中老师展现多样视角

2019-1-6 4:56:08发布68次查看

“在阳光里生活,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昨天上午,2019年春考平稳开考。同往年一样,语文科目的作文题引人关注。
大学教授:
诗情背后是价值观引导
“如果我来写这个题目的话,一定会把‘嫦娥四号’落月、中国人拍下月球背面第一张照片的事情写进去。”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教授杨俊蕾道出自己的高考作文大纲:从选择性和哲学性角度来界定题目并扣题,阳光与阴影同在,即便是阳光未能照射的地方,青年也应该培养内心的勇气,去探索个体的未知的世界。中国航天人刚刚给出了新鲜又切题的例子。
“今年的题目,总体上来看意蕴空间很丰富,诗意而可写性强。”杨俊蕾进一步点评。她认为,在丰富的诗情和深刻的哲思背后,最终落脚点是价值观的引导,指向“扎根大地、造福人民”的人生观的思考和体悟。
高中老师:
不妨问出几个“为什么”
高中语文老师会怎么写这篇作文呢?上海市控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佳轶老师谈到审题时说:“教育的目标,在于关注人的终身发展,引领人内心的需求,寻求人格上的完善。”
首先是思辨性。学生如果思维品质高一些,可能会将目光从个体脱开,转向更大范畴,这个“步入阳光的能力”,仅仅指向个人吗?是否可以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时代?这些就是思维广度和深度的探索。
其次是体现社会性。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可能会想到,阳光究竟是什么?生活是什么?引导关注生活的周遭是什么样子?“我”以外,这个世界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什么?
第三是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作文题引导考生关注人的终身发展——如何获得幸福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都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目标。打个比方,人来到新的环境、新的城市,这座城市是摩登的、现代化的,如果你的内心不具备感知幸福的能力,那显然生活道路将是不同的。因此,个体的发现力、获得感,也可以成为“步入阳光”的能力。
在具体落笔写的时候,可以有怎样的路径呢?王佳轶认为,善于从题目中发现问题,是一个关键。例如,能问出几个比较有质量的思考性问题,对题眼的那句话“在阳光里生活,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做出界定,从逻辑上就可以比较清晰地成文,层层深入,体现高中作文要求的理性思维。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