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艺术剧场300多场演出让孩子们有戏看
2019-1-4 13:42:47发布48次查看
“我的童年里有只大鲸鱼,小伙伴们最最爱它……”随着轻快自由的歌声响起,6岁的小女孩王珈雯站上了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的舞台。这首由安来宁作词作曲的《我的童年里有只大鲸鱼》的“主角”正是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作为演艺大世界联盟中的一员,日前,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正式发布2019年演出季,助力打造演艺大世界。
特殊儿童戏剧再出发
被大家昵称为“大鲸鱼”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从五年前的呱呱坠地,到如今成长为深受沪上小朋友和大朋友喜爱的剧场,凝聚了无数人的辛勤付出。这只用心和用爱哺育的“大鲸鱼”,是上海城市爱的结晶,也是这座城市给予孩子们的珍贵礼物。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总经理梁晓霞表示,为了能让来到“大鲸鱼”的观众们感受到一个与众不同的舞台,剧场始终以最高演出品质为追求,为儿童呈献最优质的演出。记者翻开新一年的演出季节目册,不难感受到剧场对孩子们满满的爱意与真诚的心意。2019年,儿童艺术剧场将呈现来自11个国家的34个丰富多样、品质精良的节目。300多场演出,贯穿春夏秋冬,让孩子们一年四季有戏看。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喂养大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儿童艺术剧场将推出14部戏剧作品,这些作品延续了剧场追求戏剧故事的经典性和制作上精良的特点。4月是剧场的特殊儿童戏剧月。在中国福利会的发起下,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实施的“海星之愿”项目通过与专注特殊儿童演出的英国bamboozle剧团密切合作,2017年率先在国内引进了专为特殊儿童创作的戏剧。2019年剧场还将引进新剧目《月亮上的歌》,并完成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戏剧《暴风雨也不怕》的本土化制作。7月将隆重上演西班牙创意木偶剧《第一只进入太空的小狗莱卡》,节目以高超的木偶技艺与精湛的真人表演相结合,展现人类太空探索史上的高光时刻。
今年,“大鲸鱼”的舞台上还将上演一部由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原创的儿童剧《泰坦尼克号》。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艺术总监蔡金萍表示:“我们用戏剧的形式讲述亲情、友情和爱情,寓教于乐,点燃孩子们的想象力。”
推广弘扬本土文化
在不断积极寻找引进国际上优秀的儿童演出、传播扩散先进的儿童文化理念的同时,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也不遗余力地探索在少年儿童中推广弘扬本土文化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出了《宝贝,来看戏!》和《宝贝爱中华》两大系列口碑品牌节目。
自2016年诞生以来,《宝贝,来看戏!》已经推出了12个剧种的演出。2019年将走进第四个年头,并将以粤剧、蒲剧、晋剧、评弹为核心,策划一系列融舞台戏曲表演、场外服饰乐器展览、工作坊活动为一体的展演活动,全方位展现中国丰富的地方戏曲艺术传统,让孩子们认识戏曲、享受戏曲。
《宝贝爱中华》系列演出携手中国优秀的少数民族表演团队,并特邀舞蹈家黄豆豆担纲艺术总监和主持人,分季度推出一个少数民族的特色专场。继2018年成功推出了蒙古族、朝鲜族、彝族的专场演出后,2019年剧场将再接再厉继续呈献更多的少数民族展演,全方位展现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让孩子们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培养民族情感与民族认同,提升孩子们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积极探索本土创作
2017年7月1日,儿童艺术剧场推出了首部自制剧目——西班牙多媒体动画创意剧《我要飞,去月球》中文版。仅仅一年半的时间里,通过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平台,《我要飞,去月球》飞进了上海所有区。在《我要飞,去月球》中文版的成功经验之上,该剧团的另一部优秀作品《看不见的朋友》中文版也将在今年制作完成,该剧以生动的方式讲述一个小女孩用想象力战胜恐惧、获得内心成长的故事。梁晓霞认为:“国外优秀儿童剧的本土化只是第一步,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在和国外优秀团队的交流中,学到他们好的方法和理念,反哺于本土创作。”
作为传播儿童文化的中心,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连续两年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合作承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儿童剧专业平台项目。今年金秋时节,儿童剧行业的中外大咖们又将云集黄浦江畔的“大鲸鱼”里,集思广益,共同谋划如何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演出。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