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梦回创世 看海派非遗活态传承
2019-1-4 13:42:14发布57次查看
曹光彪小学的学生们正在分享木偶制作的创意灵感
为积极开展“逐梦新时代黄浦新征程”主题活动,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丰硕成果,近日,上海木偶剧团在曹光彪小学、回民小学、梅溪小学、报童小学等黄浦区内各中、小学校开展“梦回创世逐梦新时代共享创造之美”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换个方式重读中华创世神话,了解海派文化发源地的意义,进一步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知,从活动中感悟民族精神、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新气象。
现场体验diy创世神话木偶
日前,记者来到曹光彪小学参加主题活动。现场近20个五年级学生均来自曹光彪小学头脑奥林匹克社团和精彩百乐门社团。
活动以戏剧工作体验坊的形式展开,学生们先是观看了《创世——补天》片段演出。演出故事性强、浅显易懂,不仅让他们更了解创世神话故事,同时也做了一些基础的艺术普及。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被生动的木偶表演所带动,跟着剧里的木偶角色变换表情,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又担心得锁紧眉头,精彩的木偶表演让人看得目不转睛。
为了激发小学生童真、童趣的奇思妙想,木偶剧团还准备了气球、棉花、木棍、一次性纸杯、锡箔纸、布、羽毛、胶带等丰富的材料,供孩子们随意发挥,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水神、火神、木神、金神和女娲。学生们通过diy做出了令人惊讶的作品。
一组学生做了一个气球头、枕头身、棉花裙、木棍腿的女娲。“之前我只是在课本上读了《女娲补天》的故事,今天通过活动让我体会到了‘女娲补天’的精神,这对我日后与同学相处也很有正面影响,所以我要做一个女娲来纪念她。”一位学生说。
另一组学生结伴制作了一个长裙飘飘的水神,颇有毕加索绘画风格的五官,五彩斑斓的帽子把孩子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充满了想象力。“今天的活动让我懂得了团结才能做好一件事情。做好的木偶能带回去表演,还能让我教其他小朋友怎样用环保材料去制作木偶,这让我对木偶有了更深的了解。”
“学习与科创”的有机结合
破冰游戏环节则从基本的表演训练开始。木偶剧看似是操纵木偶,实则演员们要从类似话剧的排练开始进入剧情。现场的小学生要大声喊出一种水果名称,并配以动作表演。他们从一开始的尴尬扭捏,渐渐放开自己,有人大声喊出“我是香蕉”,并摆出一个滑稽有趣的姿势,现场顿时热闹非凡,即使有人犯错也笑声不断。孩子们感叹,做个合格的木偶剧演员真不容易。
在一旁为孩子们拍照留念的曹光彪小学校长卢雨告诉记者,这并不是曹光彪小学与上海木偶剧团的第一次合作,“通过学校的拓展型课程,我们与周边的博物馆和剧场建立了共建关系。”原来,不少同学曾前往木偶剧团,在仙乐斯展示厅见到了上千件展品,其中有在2008北京奥运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的福建泉州提线木偶、有精妙盖世的福建漳州布袋木偶、誉满全球的唐山皮影、海纳百川的海派木偶等优秀展品。这样一个木偶皮影的世界让孩子们流连忘返。
孩子们还在“木偶制作体验园”里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简易小木偶,并且可以为它起名“认养”回家。黏上眼睛,贴上嘴巴,穿好衣服,孩子们用事先准备的材料进行整合,制作了专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木偶伙伴。
让卢雨意想不到的是,这群高年级的小学生回到学校后自编了一段木偶短剧,并利用制作的木偶为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表演。“木偶的表现形式一直深受学生们喜爱。今天通过专业木偶老师的讲解,结合了创世神话内容,还有动手制作、舞台表演技巧学习等环节,对学生们综合能力培养非常好。在让他们对创世神话、海派艺术、非遗传承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舞台自信,催生艺术的萌芽。这种创新的上课形式,也对老师如何在课程中将‘学习与科创’更好结合有启发作用,希望木偶剧团能在日后为学生们带来更多好的活动。”
回收再利用材料登上舞台
《创世——补天》是上海木偶剧团最新创作的大型神话木偶剧,该剧同时也是“上海市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中首个艺术舞台作品。海派木偶独树一帜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中华创世神话悠久的文化积淀,为“女娲补天”融入更多现代灵感,赋予故事更多鲜活魅力。
人偶同台、虚实结合,多种木偶技术同台融合是该剧的一大亮点。主创团队不拘泥于传统仗头木偶的表现手法,以大戏剧的观念入手,杖头木偶、光影、皮影、撑杆木偶互相融合,增加剧目的观赏性。
在光影方面,该剧将传统木偶与现代光影结合,通过挑选不同材料,探寻灯光的不同视角、灯源装置的摆放,探索立体、动感的光影效果;通过镜头、景别、画面的构造,强调和放大内心情感,探索舞台光影蒙太奇;通过尝试某些剪影效果和实体表演结合,更体现蒙太奇剪辑“1+1>2”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女娲补天虽是远古创世神话,在改编上,上海木偶剧团却力图使这个故事和当下的环保主题联系起来。“我们在故事结尾给观众留一个悬念,过去有女娲炼石补天,现在若干年后,天空突然掉下了一块小石头,被一个孩子捡到了,就会发出这样的问题:今天还会再有女娲吗?如果没有,那我们怎么办?就要靠我们每个人爱护环境,保护好地球。”上海木偶剧团团长、木偶表演艺术家何筱琼告诉记者。据悉,为配合这个主题,上海木偶剧团在舞美、灯片的设计制作上采用了回收再利用的材料。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