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朱贝尔1月3日报道:昨天下午4点,浦东新区啦啦宝都商业办公项目工地负责人李经理气喘吁吁赶到施工区域,“赶快戴上你的安全帽!”工友小王很纳闷,自己偷偷摘下安全帽不过半小时,怎么这么快就被抓住了?
这源于浦东城市大脑的工地监管智能发现。时值年终岁末,建设工程均处于抢时间、抓进度的施工高峰期,施工安全更加不能马虎。为此,浦东新区建交委研发了工地监管模块,充分利用了各个工地的视频资源和感知设备,已对全区所有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地,进行全流程、全覆盖、全天候的智能实时监管,尤其针对未戴安全帽、车辆未加盖、车辆脏乱、扬尘超标等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进行重点识别。
改变,在浦东城市大脑上线运行后悄然发生。利用ai技术可以对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进出工地的车辆是否冲洗等进行智能识别和抓拍,并及时推送给政府管理部门和工地负责人,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2018年10月以来,浦东城市大脑已智能发现了未戴安全帽92起,车辆未加盖1起,车辆较脏5起,及时整改率100%,极大消除工地各类安全隐患,工友安全得到了实时保障。
浦东城市大脑带来的新技术新手段以及不断的更新迭代,不仅助力建筑工地精细化管理,和工地紧密相关的渣土车治理也不例外。工地赶工之际,渣土运输量也相应激增,按以往惯例,违法运输导致的交通事故频发、市容环境遭殃颇让各个管理和执法部门头疼。这次,浦东新区建交委、公安分局、环保市容局及城管执法局合作开发了浦东城市大脑的渣土车协同治理模块,通过大数据筛查、高科技辨析、智能化精准打击,让渣土车治理可以“料敌机先”。
在城市大脑的控制下,当渣土车经过道路智能卡口时,车况就已经被智能识别,并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其中违规车辆基本信息及行驶轨迹实时推送到执法部门。当渣土车到达目的地准备卸土时,交警执法和城管执法已在守株待兔。然而,执法到此并未结束。按照违法车辆的历史行驶轨迹,环保局、建交委、公安分局、城管执法局“顺藤摸瓜”,联手从工地源头开始追查,不放过任何一辆无证渣土车和违法出土工地。最终,本次多部门协同执法共处理大型货运车违法行为15起,暂扣超载车辆7辆。
利用浦东城市大脑解决渣土车偷乱倒现象是浦东在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方面走出创新探索。智能模块将渣土执法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秒级比对、即时监测、违法追溯,达到了显著降低渣土车违规率的目的。模块自2018年5月测试,10月正式投入应用以来,已立案83起,共计罚款65.5万元,训诫教育600多起。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18年12月10日,上海一运输企业因无证运输渣土的违规行为被城管执法连续三周处罚三次以上,触犯了渣土运营的“底线”,已被上海市城管执法局联合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作出了退市处理。
除此之外,浦东城市大脑完成了区、街镇、村居三级管理体系建设,初步实现了“组织成体系、发现智能化、管理可闭环”的小目标。除工地监管、渣土车治理模块外,还实现了对共享单车的协同管理,对危化品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对群租现象的智能分析,对防汛防台、节日保障的协同指挥等各类功能。
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二大队大队长邹继华说:“今年我们区里做的城市大脑,对我们的管理理念带来了很大的触动,我们很兴奋,执法效率大大提升了。下一步,我们按照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继续探索、继续努力。”浦东新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车宣大队副大队长朱融雪表示:“城市大脑为传统交警执法模式带来了智能化的突破,推动浦东公安交通执法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下一步,浦东将按照“联合、即时、智能、协同”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细心、耐心、巧心,推进“浦东城市大脑”迭代升级,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把先进的技术转化成新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