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成功举办,腾讯、小米、网易、商汤科技等行业标杆纷纷落户,发布人工智能新高地建设“T计划”,行政服务中心迎来人工智能首席服务官、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和人工智能小镇分别在滨江与华泾地区布局,老工人新村智能改造后成为智慧社区,滨江公共开放空间有了全天候智慧管理平台…… 2018年的徐汇像是一位奔跑的少年,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上不断播下种子,用区域深厚的产业根基和悠久的文化积淀,浸润一个全新的产业世代。因此,若用一个词形容2018年的徐汇,我们选择“机智”—— 人工智能专家云集盛会,“机智”大脑们火花频出,令人叹为观止;利用大会溢出效应加快产业布局,产业资源为区域发展所用,机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人工智能企业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政务服务、营商环境服务融入智慧理念。意气风发的“机智少年”,应该就是徐汇的样子。 夏末秋初,在徐汇滨江举办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云在演讲时眨了眨他睿智的双眼告诉大家,“人类智慧是机器永远无法获得的”;“小马哥”马化腾则宣布腾讯华东总部落户上海后,首先就要聚焦人工智能,上海的文化创意、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民生健康等领域都会应用腾讯最先进的AI技术。 他们演讲时,背后大屏幕的左右两侧分别是来自腾讯和科大讯飞的中英文同传字幕。跳动的字符讲述着大咖们激扬的观点,传递出的理念也异常鲜明:即便已经成为行业龙头,互联网企业仍要向人工智能企业转型,因为那是未来所趋。 作为举办地,徐汇深知,办好会是职责所在,而如何将世界级峰会的影响力从漂浮在空中的“泡泡”,变成紧握在手中的机遇,需要努力,更有赖智慧。 整合区域资源,明确产业愿景后,徐汇终于在2018年12月初发布了《关于建设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打造徐汇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实施办法》。相比冷冰冰的文件式“学名”,徐汇的企业和委办局工作人员们更喜欢它的昵称“T计划”,因为徐汇未来几年的产业雄心都刻在了6个字母“T”开头的英文单词中:“面向高端、引领未来”(TOP &TOMORROW)两大愿景,人工智能大厦、人工智能小镇(TOWER & TOWN)两大载体,技术创新、人才汇聚(TECH & TALENT)两大核心。 但技术研发有待时日,滨江人工智能中心建设还未完成,华泾地区的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尚处规划阶段。如何让已经进驻的AI企业更有归属感和参与感,让正待入驻的企业有近景、中景和远景可供展望,徐汇想到的是,将智能技术融入城市精细化管理。 而今,当人们漫步在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壮阔的亲水平台,商汤科技提供的“智慧公共空间管理平台”24小时提供着安全保障。假如孩子不慎走失,后台管理人员输入“黄色外套、红色围巾、身高1米”等信息,就能在茫茫人海中逐步筛查找寻对象;在“跑步胜地”散步锻炼,误闯的滑板、自行车还未进入跑道,或许后台就已经识别并向安保人员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而欢快奔跑着的你可能毫无察觉。 再看看原先常年在派出所“挂号”的“80后”老小区田林十二村。经过仪电集团的智慧城市改造,不仅小区的大门、楼道口、公共区域实现了监控联网,就连消防栓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水压的实时监测,老小区最害怕的消防隐患多了一道智慧的保护屏障。而让市中心不少小区头疼的群租问题,通过智慧社区后台对门禁卡刷卡次数的监测与分析,在田林十二村也有了“一查一个准、无事不扰民”的管理办法。 然而,对政府治理来说,并非引进了智能技术就能万事大吉。因为造就政府管理智慧、基层治理智慧的从来不是对机器的依赖,而是人的努力。 徐汇的干部们自然深知这一点。2018年2月,徐汇行政服务中心启用了3名颜值高、业务能力强的“机器人服务官”,有的能通过语音识别、语义分析快速答疑解惑,有的能自己带着文件跑遍整个中心传递材料。但办事大厅的工作人员却说,多了三个机器人同事,“人类老员工”们对自己的要求却更高了,“因为要知道机器人也回答不了的问题,确保服务尽可能趋近于完美。” 于是,徐汇通过将行政服务中心分类而治的窗口全部调整为综合窗口,从原先“只办一类事”变为“样样都能办”。同时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电子证照库,实现了各个窗口的电子证照互认共享,企业背上“一家一档”来办事的历史就此终结。现在就连当天办不完的事务,也能通过隔壁的“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继续解决。 机制的顺畅造就企业感受政府服务的舒心体验,以人为本的工作初心成就让百姓窝心的智慧城市。徐汇人明白,真正的“机智”从来都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 新的一年,希望徐汇继续将这份智慧点滴贯穿在城区管理的各个角落:衡复风貌区的老房子能否用智能技术实时监控房屋状况;邻里汇、邻里小汇的功能有没有真正跑起来;徐家汇中心、滨江开发这些重大工程能否在不远的将来惊艳全场……这些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共同实现的近未来,都是机智的徐汇留给我们所有人的期待。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