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超九成受访企业计划发放年终奖
东方网1月3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每到一、二月份,企业年终奖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发吗,发多少,怎么发?劳动报记者从中智集团获悉,由中智咨询调研中心发布的“企业年终奖调研报告”显示,93%的受访企业计划发放年终奖;不到两成的公司发放水平与去年相比呈下降趋势,其中以制造、汽车、互联网、金融、房地产行业占比较高。
近半数企业年终奖提升
本年度中智咨询调研企业中,93%的企业计划发放年终奖,相比2017年(96%)降低了三个百分点。在准备发放年终奖的企业中,有近半数的公司年终奖额度相比2017年有所提升,四成的公司持平,不到两成的公司将呈现下降趋势。
2018年终奖同比涨幅和公司业绩趋势基本一致,但年终奖涨幅水平普遍低于业绩涨幅。中智咨询专家分析,该现象和企业年终奖制定方式有关,企业年终奖额度一般在往年额度基础上结合当年业绩完成情况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完成业绩增长目标(例如增长10%)是企业年终奖发放的前提条件,在实现更高业绩增长的条件下(例如增长20%),年终奖额度才会有相应进阶。
中智咨询调研观察到,企业发放年终奖决策前,82%的受调企业表示会参考个人业绩,48%的企业表示部门绩效也是考量因素之一。从年终奖具体分配方式来看,76%的企业制定分配到个人的细则,20%的企业仅分配到部门,由部门内部自行决定二次分配的规则和额度。
互联网等行业年终奖受挫
进一步观察2018年终奖发放水平同比下降的企业所在行业分布来看,制造、汽车、互联网、金融、房地产行业占比高于其他行业,这几大业内甚至有因业绩目标未完成而取消年终奖的情况。
其中,个别企业由于薪酬结构调整,年终奖调整为季度奖金发放。但业绩完成较好的企业年终奖发放并不受影响,甚至仍有少数企业计划发放六位数或10个月以上的高额年终奖。
另外调研显示,同一类型人员年终奖市场水平相差可达10倍。例如,位于市场90分位水平是10分位水平的8-10倍。
从不同类型人员来看,管理人员年终奖高于非管理层员工,而销售管理人员高于非销售管理人员。非管理层员工中,销售人员和研发/专业技术人员年终奖高于职能管理人员,一线服务人员/蓝领相较最低。
分配向核心员工倾斜
据记者了解,企业年终奖总额占年工资总额比例一般在15%左右,区分企业类型来看,国有企业该占比最高(超过20%),其次为中外合资企业,欧美及其他外资企业占比最低。
出于员工保留、绩效考核周期以及合理避税等多方位考虑,34%的企业在核算年终奖过程中,会进行人才保留预测盘点———20%的企业会针对有离职倾向的员工进行年终奖差异化处理,13%的企业对有离职倾向的核心员工会适当增加年终奖额度,以挽留核心员工。
在发放年终奖的受调企业中,计划实行全员发放的企业占比84%。在不实行全员发放的企业中,企业主要发放对象为通过年度考核的员工(56%)、管理人员(31%)和核心骨干(30%)。
10万年终奖少缴税近万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并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按照其中的年终奖税优衔接政策,2021年12月31日前,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政策所附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
对此,记者对比了不同金额下,2017年年终奖缴税额与2018年年终奖缴税额———
当员工年终奖为1万元时,两年度的缴税额相同,都为300元。而当年终奖为2万元时,按过去方式应缴税1895元,按现行方式则为600元;金额为5万元时,过去应缴4895元,现在应缴4790元;当年终奖达到10万元时,原先应缴税19445元,如今则只需缴纳9790元,税额减少了近万元。
人力资源专家表示,未来三年过渡期间,hr与企业管理者可逐步尝试创新激励机制,为三年后的综合收入计税做好充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