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静安新闻

芷江西路123弄居民区再现花园小区风采

2018-12-29 16:31:00发布98次查看

(记者 顾武)最近一段时间,居住在西藏北路987弄2号底楼的王成勇、刘素明夫妇,经常在阳台窗户前驻足观望,嘴里还发出“多亮堂、多开阔啊”的感叹语。原因是与他们相邻的芷江西路123弄一幢2层楼高的违法建筑,现已被彻底拆除了,使他们终于告别了20多年来室内不见光亮的生活,用女主人刘素明的话讲是“拨开云雾见阳光了”。而这主要归功于芷江西路街道在开展创建“无违建居村”大调研活动中,集思广益,先拿公家的违法建筑开刀带来的效果。

违建丛生百姓叫苦不迭

始建于1952年的芷江西路123弄小区,曾经是芷江西路街道老旧小区中的“高富帅”,这里的房屋造型洋气雅致,楼上家家户户有落地门窗和宽敞露台,楼下人家门前天井也是花团锦簇,四季盛开,整个小区道路也十分宽阔,小区不少房屋还曾经是苏联专家居住的洋房,是当时闻名的“花园小区”。

可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一些单位以发展经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由,在小区宽阔的道路上,陆续建造了一些简易的房屋,用于堆放建筑材料、供民工休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无证建筑不但未拆除,相反多数房屋被搭建单位租借给了外来人员居住。而一些居民见此,也渐渐仿效,搭建违法建筑。“花园小区”被违法建筑破坏,令123弄小区及其相邻小区居民苦不堪言。像123弄48号门前的一长条“公”字头2层违法建筑,面积逾200平方米,住着14户外来小商贩。这一简陋建筑除了脏乱外,还严重影响本小区48号1至2楼住户及与之面对面紧挨着的西藏北路987弄1-4号楼1至2楼居民的采光与透风。“我嫁到这里20多年了,一家人每天都生活在光照不到、风吹不进的环境里,连衣服也只能到外面空地上拉绳子晾晒。”说起窗前的违建,刘素明一肚子苦水。而位于小区西侧巷道的一长排违法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既有公家单位搭建的,也有个人顺风搭建的,不但环境脏乱差,影响居民进出,堵塞消防通道,而且还时常引发一些治安案件。

先拿“公”违开刀赢得民心

为顺利推进“无违建居村”创建工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深入到下属18个居民区调研,而无论社区干部还是志愿者,都献计献策:只有先将单位的违法建筑拆除了,老百姓才会“买帐”,拆违阻力也就少多了。而一些违法搭建的居民也称:要我拆可以,先将你们公家搭建的房子拆了。

对,正人先正己!街道决定先拿公家单位违建集中的123弄小区开刀。该小区1000余平方米的公家违法建筑里,住着上百名外来人员。街道组成了由城管、市容、公安等部门执法管理人员组成的拆违工作组,向违建搭建和租赁单位表达了拆违的决心,并要求这些单位配合清退住在里面的人员。拆违工作人员还用真情感化违建户,要他们换位思考,为那些整日在没有采光的房间里生活的居民设身处地想一想,为小区市容和治安环境想一想。经过数月坚持不懈的工作,违建房搭建单位及其住户均搬离了。123弄小区的拆违,也带动了整个居民区违建的拆除。目前,公家单位在123弄居民区内的1700余平方米违章建筑已全部拆除了。而这种表率作用,受到居民们的一致称赞,并且当街道转向整治小区内个人搭建的违法建筑时,得到了众人的普遍理解与支持,一些违建户也心服口服,拆除了自家的违建物。

居民携手规划美丽家园

小区内外违法建筑拆除后,空旷的场地如何安排?“一块地荒着,就会被野草占据,甚至会导致乱搭乱建现场回潮;只有播种了,才会枝繁叶茂,美景如画。”对于如何保住拆违“果实”,居委会干部和居民心里勾画了一幅“蓝图”,而街道管理部门也顺应民意,对辖区拆除后的空地陆续进行了硬化、绿化、安装了健身器材,还在打通了居民区的一条巷道,辟建了长达百米的彩色健身步道。

此外,街道还将居民区西侧拆违腾出的宽阔空地,辟建了花坛和部分供居民使用的停车位,并定制了一些晾衣架,供旁边私房居民晾晒衣物。正在健身步道来回慢跑的中年居民陈女士告诉记者:“这个步道虽然不长,但环境安静,地面也十分有弹性,晚饭后来此快走20分钟,健身效果也挺不错的。”

静安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