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令人“胆寒”的消息来了
2018年进入尾声
冷空气君兢兢业业
站好最后一班岗……
小坊要提醒大家
未来三天
全国8成以上区域气温将创新低
应该已经冷得打了无数个冷颤
其实学名是颤栗性产热
身体感受到寒冷之后
骨骼肌会持续收缩
让人体产生热能缓解寒冷
人体很多器官其实“更怕冷”!
而且让它们挨冻
可是会对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起来看看扛不起冻的都有谁
天冷的时候,为给身体供应能量,心跳会加快,心脏的耗氧量和工作负荷也会增大。低温时血液更黏稠,流速更慢,则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心血管病患者遭受寒冷刺激,冠状动脉易收缩痉挛、血压升高,可能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1、洗澡前先调高浴室温度,避免冷刺激;睡前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2、多喝水,多吃蔬果,少食大鱼大肉,降低血栓形成可能;
3、起床、站起等体位变化时要慢一点;
4、留意心脏“受凉”预警信号,如出现胸部疼痛、心慌心悸、眼前发黑、胸闷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肺部,遇冷易咳嗽
顶着寒风行走,有时会喘不上气、不停咳嗽。这是因为寒冷干燥的空气会让鼻子发干,刺激咽喉部位,还会使小气管收缩,以致出现呼吸道应激反应。
1、冬天外出要护好口咽部,尽量用鼻子呼吸,避免冷空气侵袭;
2、白天注意多喝水,每天喝足1200~1600毫升,多吃梨、银耳、百合等润肺食物;
3、保持家中湿度适宜,必要时可使用加湿器
胃,受凉缩成一团
受凉时,胃部肌肉、血管会收缩,发生胃痉挛,像抽筋一样。如果此时吃生、冷、硬食物或难以消化的大鱼大肉,更易给胃带来负担。
1、保暖!护好腰腹部;适当吃些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炖菜等;
2、三餐定时定量,让胃有规律的胃酸分泌周期;
3、虽然冬天吃火锅、麻辣烫等能暖身,但不宜多吃,否则会诱发消化道溃疡。
膀胱,遇冷易尿频
冬季汗液蒸发减少,尿量就会相应增多。寒冷还会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内分泌系统调节变化,增加排尿量。为了御寒,包括膀胱在内的大多数器官会呈现收缩状态,也更易出现尿频。
保护膀胱建议
1、保证充足饮水量,白天适当增加,晚上适当减少,以防频繁起夜,影响睡眠;
2、平时有尿意不要憋着,以免损伤膀胱、前列腺等器官。
手脚,遇冷易冰凉
外界温度过低时,更多血液会流向身体中心,给重要脏器供应氧气和养分,手指、脚趾、耳朵等 末梢部位就会因为血流减少而感觉寒冷。
1、外出时应带上耳罩,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鼻子,穿上厚袜子和保暖的鞋,带好手套;
2、胸背部贴身衣物穿暖些,有助于让血流均衡分配,保障身体末梢供血;
3、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先搓搓手,然后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不宜直接用热水或热物敷贴。
关节,遇冷易冻僵
寒冷会导致肌肉收缩,血运和滑液分泌减少,关节周围组织(包括肌肉、韧带等)顺应性变差,所以很多人会感觉肌肉酸痛、关节发僵、关节炎疼痛加重。
气温骤降时,一定要及时添衣保暖,避免长时间呆在户外。
1、登山、爬楼梯等运动会增加关节负重,不适合冬季进行;
2、运动前一定做好热身,以免损伤;
3、饮食方面应注意补钙、维生素、蛋白质等,适当多吃牛奶、豆制品、虾皮、海带、核桃等。
鼻子,遇冷易流涕
冷空气进入鼻腔,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容易出现流清鼻涕或鼻孔黏液现象。这是鼻子对冷空气敏感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射。
1、冷天出门戴口罩,可以减少冷空气进入鼻腔的机会;每天用凉水洗一次脸,能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2、流鼻涕时可用温盐水冲洗鼻子,同时按摩鼻翼;
3、如果稍有冷空气就不断流鼻涕,且持续时间很长,到室内也不好转,要怀疑是鼻炎导致,建议到医院就诊。
和2019一起并肩而来的冷空气
有没有让坊迷们冻哭呢?
小坊最后再送你一句话
劝君穿着棉毛裤
寒潮来袭不会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