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听民声—区长对话居民》大型访谈节目第六场,我们走进了崇明区港西镇静南村村委会,崇明区区长李政在这里与崇明的居民们一起聊聊垃圾分类。
崇明区区长李政在访谈中
崇明是上海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今年的重要工作,也是崇明世界生态岛建设必须打造的重要名片。2017年6月以来,崇明在横沙乡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积极探索推进符合崇明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综合管理模式。2017年底,崇明已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全覆盖,2018年将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全覆盖。
目前,崇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已覆盖全区18个乡镇、269个行政村、129个住宅小区、16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5200多家沿街商户,整体运行情况良好。
崇明区垃圾分类时间轴
01
垃圾分类,镇镇有“顺口溜”
李政区长说垃圾分类是“最困难的简单工作”,居民从最初的“被动参与”,到后来的“主动配合”,再到“主动参与”,整个过程中宣传发动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崇明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适合“岛情”、“村情”的宣传模式,利用村居假日学校、道德讲堂、睦邻点等各类宣传阵地,组织开展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文艺汇演、观摩培训、文化下乡等方式,切实有效地把工作做到位。访谈现场东门中学八年级学生黄渌洋为我们表演了《垃圾分类减量歌》。
《垃圾分类减量歌》
访谈现场,我们看到崇明区特别将各镇的宣传口号集合成垃圾分类特色宣传语的绿色小册子,三星镇、新河镇、中兴镇等几乎镇镇都有自己的“顺口溜”,通俗易通又朗朗上口。在分类标准的实际选用上,崇明也不是简单套用“四分类法”,而是以“便于区分、便于利用”为原则,将分类标准简化为“会烂的”、“不会烂的”、“可卖钱的”、“不可卖钱的”和“有毒有害的”进行简化,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
崇明区垃圾分类特色宣传册
02
崇明“首创”经验,区长为之叫好
长兴镇首创了生活垃圾分类周统计表;新村乡新浜村设立了全区首个农村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东平镇“老来青课堂”教会村民如何变废为宝——教市民利用厨余垃圾制作酵素,打造瓶子菜园;向化镇探索运用手机app管理垃圾收集员……“这些基层群众为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所总结出来的基层智慧让我印象深刻。”崇明区区长李政说。
崇明社区垃圾分类标语
中兴镇中兴村的“暖心灶”是去年崇明全区开展垃圾分类减量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在“暖心灶“有一幅对联,写着“垃圾减量有新招,为民服务暖心灶”。村里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利用这个“灶”将原来村里很难解决掉的秸秆、柴草、树枝等免费为老百姓烧热水,也通过此举鼓励老百姓将自家宅前屋后的秸秆贡献出来,美化村容环境。据统计,“暖心灶”运营到现在,秸秆大概处置了16.5吨,烧了近两万瓶开水,服务9000多人次。
03
居民垃圾分类有评比,管理层也一样
访谈现场有居民表示,在所居住的小区他们开展了垃圾分类户户考评工作,不知道管理层是否也有针对垃圾分类的考核?对此,李政区长表示,崇明在建立区、乡镇、村居三级评估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区推进办、市民巡访团和社会第三方专业公司三级督查整改制度,坚持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专项督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考核,及时发现、通报和解决存在问题。区一级建立经费奖补机制,考核的结果按照等级实施奖补,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党政班子绩效考核。
现场居民在访谈中
04
生态岛建设,从垃圾分类开始
李政区长说,垃圾分类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把垃圾量减下来,在这方面崇明积极构建从村到镇到区的三级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网络体系,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湿垃圾进入有机物循环利用处理中心按照环保排放标准进行处理,干垃圾被运送各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再到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进行处置;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实现镇级运输、区级托底处置,目前崇明全区生活垃圾总量比原先减少了1/3。
崇明区垃圾分类情况
崇明的街访中,不少居民都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比如:建议增设垃圾箱房边上的洗手点,比如增加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的时间,比如在中小学建立更直观的垃圾分类通识教育等。面对这些建议,李政区长表示,崇明将在抓好源头分类意识和收运处理管理能级双提升的同时,一方面加强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组织,抓好规范,将全程分类做实、做细、做全。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常态巩固,不断深化固化既有成效,加强各方监督考核,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我们全力以赴、持之以恒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初心”是动员引导全区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共建美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忘初心,持续发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努力把垃圾分类减量打造成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靓丽的名片!”
——崇明区区长李政
访谈后记
坐在从崇明回市区的车上,我才恍惚意识到为期六周的《垃圾分类听民声—区长对话居民》大型访谈节目到今天就落下帷幕了。
从静安的信心、长宁的决心、杨浦的恒心、奉贤的齐心、松江的用心,再回到崇明初心,在区长和居民讲述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六个区发挥社区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探索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效的方法。
主持人雪瑾与李政区长在访谈中
生活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在源头上提升分类实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需要政府强化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过程中的监督管理,确保垃圾全程分类落到实处。唯有“凝心”聚力才能为把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