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基层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2018-12-28 9:12:38发布44次查看
居民区人民调解工作室
近年来,闵行区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运用法治方式解决社会治理顽症,促进矛盾纠纷化解,拓宽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如今,在闵行区,法治的春风正沐浴着每一位居民,有规矩,有方圆,有良法善治,有德育家风……
依法破除城市顽疾
这两年,莘庄康城社区发生了由乱到治的喜人变化,背后的奥秘到底在哪里?其中关键,在于不同治理主体实现了共同参与、良性互动,而无论从治理理念还是从治理机制来看,法治元素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在康城社区的“五违”综合治理过程中,小区瀑布弯道49号成为了接待咨询点,信访办、司法所每天指派一名同志和专业律师一起接待来访群众。能够现场答复、当面核实的绝不拖到明天,矛盾纠纷尽量做到及时化解、积极引导、有效处置。此外,司法所又在康城邻里中心设立了法宣站点,每逢周五定点接待,有专业律师解答居民的法律咨询。同时,为了使调解工作议事有场所,标识醒目化,按照区司法局的统一部署,在康三居委设立旗舰版调解室,有独立的调解区、办公区、心理疏导区。
法治护航拆除七宝镇九星市场,也是一个值得称道的经典案例。2016年,七宝镇九星村被列为上海市“五违四必”整治重点区域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市级重点区块。七宝镇以此为契机,将市场升级转型、“五违四必”整治、商户清退、村宅动迁和城市规划设计等工作系统推进,善用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积极引入专业律师团队,成功探索出一套法治化模式保障下的“大型市场整治模式”。
整治过程中,以七宝镇人民政府法律顾问为班底的律师团队,在拟定答复口径、制定清退政策、起草法律文书、签订腾房协议等事项上,从法律层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争议问题提供法律意见,保障该项工作始终依法依规推进。针对九星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大量矛盾纠纷,专业律师团队全程参与商户清退和村宅动迁工作,设立区镇村信访联合接待室,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和律师值守,对各类矛盾进行疏导化解,共接待处置信访人员58批630人次,将信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依法关闭市场,依靠专业法律团队,实现零闹访、零群纠,七宝镇顺利完成九星市场综合改造工作有序清退1万余户商户,拆除各类建筑46万㎡,成功签约村宅332户,未发生一起越级集访事件。
实际上,近两年,闵行区整合优质法律资源,引入专业律师团队,全程参与“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分队驻场,提供对点专业支撑。闵行全区合勤、新闵、中夏旭波等8家律所组织专项法律服务律师团,139名律师分15个团队32组分别进驻14个街镇(工业区)拆违现场,设立法律咨询点,确保每日每组2—3名律师到岗上门约谈,解答涉法涉诉问题,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做好违建业主思想引导,有效缩短拆违周期。
全程跟进,打造服务工作样板。梳理拆违整治适用法律法规,制作《整治规范法律提示》,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相关主体和对象。设计从签约到清房、交付、拆除等工作流程,做到主体合法、程序规范。
完善机制,定点清除疑难个案。采用律师团队会诊,运用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提出法律意见,提供物品清点、定制清退等法律服务。对整治过程中涉及证据保全进行公证,实现各业务节点实时透明。
依法治理基层居村
闵行全区有1000多个小区,其中有的是商品房,有的是公租房,有的是动迁房,每个小区居民都希望有好的生活品质,好的物业管理和服务。但是,当“大我”和“小我”的利益发生碰撞时,如何来有效处置?如今,在闵行1042个小区里,不仅有“片警”,还有了“片律”。
虹桥居委是虹桥镇辖区内最早建立的居民委员会,老旧小区多,社区居民对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越来越重视,对业委会是否按章办事,是否从业主利益出发等往往产生不信任感。因此,居民在小区里但凡遇到一丁点小事情,就有可能成为点燃一个纠纷的导火索,业委会运行不畅,物业公司更替交接问题频发,导致社区的长效治理体系也难以推进。
自2016年5月,闵行区司法部门启动了“法律服务进社区”项目以来,律师顾问走进了居民区,开启了一扇依法治理的窗口。运行一年多来,律师顾问参与到业委会规范运行和换届选举中,对物业公司更替交接中的问题依法提供专业方案,小区里的各类纠纷有了化解的途径,社区治理也逐步走上了法治化的轨道。而社区律师,成了社区治理的稳压器,居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片律”。目前,通过推进法律服务资源下沉,闵行区22家律师事务所154名律师分别与546个居村签订法律服务协议,签约率100%,投入法律服务经费达564万元,实现了每个居村有1名两年执业经历的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大到“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审核,小到楼道整治方案起草,都由“片律”把关,做到服务有生气,方式接地气,居民很服气。“片律”的服务对象除了居委会,还包括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用法律厘清各方关系,为业委会换届选举、物业公司选聘等重大事项,提供专业法律支撑,营造基层社区法治与民主参与的互动氛围,实现专业化法律服务与社会化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自2016年5月工作启动以来,结对律师共提供法律咨询15405件,参与居村重大管理决策682件,参加居村管理会议1875次,化解矛盾纠纷2310件,处置突发事件531起,举办法治讲座1598场次,形成“政府出资、律师服务、居村受益”三方共赢的良好格局。
闵行区还建立全市首个基层法治评估体系,在全区各街镇全覆盖开展法治评估,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明确了具体的目标、路径。通过评估,发现并破解了基层治理法治建设的痛点和瓶颈,涌现出一大批诸如“黄金议事规则”、“五彩楼道”、“社区城管工作室”,“问商友”普法平台等典型案例。86个村居已成功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依法化解社会矛盾
闵行区华漕镇景平苑小区和景雅苑小区在美丽家园建设中,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由于历史原因,小区里原先没有智能化的门禁设施,治安状况较差,偷盗案件较多,居民私装了很多违章防盗门。随着“美丽家园”建设的推进,违法搭建要拆除,经过排摸发现两个小区共有86扇防盗门。防盗门都是居民自己花钱买来的,而拆防盗门是完全没有补贴的,拆除的消息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居民到业委会,乃至平时很支持居委工作的“三长”,都很有情绪。怎么办?
面对这样的状况,居委会班子连夜开会,请来了“片律”——来自上海市新闵律师事务所的史航。史律师到场后,翻出了物业条例、住宅管理条例等,认真细致地梳理法律依据……随后,居委召集“三长”、业委会、物业公司还有社区骨干开会。在会上,史律师从法律的角度,解读了违章私建防盗门的违法性,从消防安全的角度,分析了私装防盗门的安全隐患。经过解读、消化和酝酿,与会人员的思想逐渐达成了共识。在五天的自拆期之后,物业经理重新统计了一下,有58扇防盗门已经全部自拆完毕,而且居民自己主动把自拆的东西统一送到废品收购站……
美丽家园,不仅仅停留在消除顽症、美化环境、完善功能上,最终还是要形成长效维护家园的基层依法治理体系。目前,闵行区已在社会治理领域全面引入专业法律顾问,帮助基层处理各类社会矛盾,为社区治理提供法治导航。
全面推进律师参与信访工作。闵行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第三方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将律师纳入大调解队伍,特别是律师参与信访复查、“案清事明”、分级分责和合法合理性评估等重点环节。2016年以来,律师参与信访复查329件,占总量的98%,出具法律意见书326份,占复查事项的97%,为区信访办出具复查意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闵行的复查意见市政府全部维持,成为“铁案”。律师参与信访事项合理合法性评估,确保了全区去年合理合法利益诉求的初次信访矛盾得到了100%化解。针对重大群体性矛盾和信访积案,全程安排律师团队参与化解。例如,马桥镇彭渡村505户动迁历史遗留信访矛盾,由47名律师组团连续工作七个月,参与梳理形成一户一档,十易其稿出具法律意见书,提出详细的化解方案建议。在市信访办的全力支持下,这起连续三年每周都大规模到市集访的矛盾,最终在今年上半年得到有效化解。
全面构建“访调对接”、“访诉分离”工作模式。闵行区在区级层面建立“访调对接工作室”,入驻金牌人民调解员4名,并通过14个街镇(莘庄工业区)的司法信访综合服务窗口开展访调对接。迄今,区级“访调对接”已化解各类信访矛盾211件,参与调解组织、行业性调委会定期会商、法律咨询,鼓励、规范律师进驻交通、医疗等矛盾纠纷易发行业,密切关注“类住宅”专项整治和教育培训市场整顿中的风险,积极预防及时化解相关矛盾。该区还建立律所与调解组织纠纷化解联动机制,带动“警律联调”工作开展,探索律师参与民事纠纷调解有效途径,选派30多名律师组成志愿团队参与信访窗口接待,推进诉访分离和分类处理。
全面推进社会组织依法调解水平。闵行区把律师参与和“心理干预”等民间调解力量有效衔接,除了“老舅妈”、“一致心理机构”、“梦晓爱心志愿团队”等专业机构外,老党员、老干部、妇联白玉兰社工等也加入矛盾化解队伍,通过戏曲、摄影、志愿者、舞蹈等活动,使信访人回归理性。近年来,闵行区引入的社会组织多达20多个70多人,推动矛盾化解300多个,其中涉及去京访积案28个。
法律服务精准便捷
搭建区-街镇-居村三级平台,让公共法律服务更加精准。闵行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强化实体、电话和网络三类服务平台的一体化管理、任务指派与事务协调,加强对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等服务力量整合。街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引入矛盾纠纷化解、特殊人群帮扶、法律问题咨询和公证事项办理等服务。居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除了普法宣讲和定期咨询外,精准设置“家门口的法律服务菜单”,通过微信群让律师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点对点帮助,老百姓“不花一分钱、不走冤枉路、不会问错人”。
依托“闵晓法”微信公众号,闵行老百姓通过网络能获得更便捷的普法体验和法律服务,闵晓法独角兽成为闵行区法宣产品的形象代言人。
两年来,闵晓法微信公众号共发帖2628个,阅读量达322万,粉丝数达52000余人,咨询服务人次达12万余人次,月平均阅读量超过10万,单帖最高阅读量超过60万。
“有法律问题,用微信问吧”。闵晓法微信公众号推出“晓法ai法律服务机器人”,依托大数据和智能比对系统,建立万问万答库,法律知识秒查,法律问题秒答,随时为居民提供快捷的普法服务,获取法律知识像淘宝购物一样方便。组建“晓法在线律师团”,12名专职律师为闵行居民定制专属的法律服务,每天2名专职律师在线为群众实时解答法律问题,实现工作日工作时段5分钟回,非工作日4小时内回复。“晓法ai法律服务机器人”、“晓法在线律师团”近1年,已经累计共服务了3万余人次,每月服务近3000人次,智能问答准确率已达到70%,人工问答满意度达98.3%,精准便捷地化解或缓解了许多群众的法律困扰。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