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长宁新闻

电梯来了!轻轻一按,这些居民和爬楼说“不见”

2018-12-26 0:00:00发布90次查看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是许多市民的夙愿。2018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有条件地加装电梯”。12月26日,长宁区新泾六村内两台加装电梯同时启用,12号和16号的两栋楼居民终于可以说爬楼说“不见”了。

而这两台电梯,只是新泾六村加装电梯路上的一个开始符。从一开始,北新泾街道就将加装电梯当成系统性的民生大事,为所辖12个多层公房小区的782个单元详细进行了一番“体检”,完成了12张全覆盖的加装电梯导引图,先从硬件上掌握各楼栋加装电梯的可能性。新泾六村的12号和16号之所以成功吃到了螃蟹,就是因为其兼具“天时地利人和”三者条件。

“精品小区”再有部电梯就好了

位于金钟路340弄的新泾六村,共有57栋六层住宅。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38%。

作为长宁区首批试点建设的精品小区,新泾六村的面貌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墙面内外的整修、落水管的更新、架空线入地、海绵城市改造……点滴累计的变化让这个老小区似乎焕发出了新面貌。

“小区真的美多了,如果再有部电梯,就更加好了。”改建后的健身角内,居民常常这样议论着。

是的,对于这样一个老龄化程度严重,普遍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小区来说,加装电梯不仅是百姓所盼,更是提升百姓生活舒心度的民生实事。

去年3月,12号楼决定启动加装电梯工程。热心的退休居民庄志军牵头,在楼里组建了一支五人筹备小组,在考察了外区以及长宁本区的多个成功项目后,再反复比对自己这栋楼的情况,觉得“很有戏”。

“我们一梯四户,底楼不住居民,是物业公司的办公场所;地下管线正好避开电梯基础,不需要再花几万块钱调整水电煤管线的位置。这个条件可太好了。”庄志军说,加装电梯需要全楼征求意见,要求居民意愿征询通过比例达到90%,并且没有人明确反对。这也常常被视作万里长征第一步,只要这步迈过去,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大半。

12个老小区电梯导引图,覆盖782个多层住宅单元

对居民们来说,自家楼栋能够成功加装电梯,就已经足够。可对于北新泾街道来说,辖区范围内15个小区,除了3个是有电梯的,其余12个均为多层无电梯小区。如何寻找加装电梯的突破点,为更多百姓提供便利生活,一直为他们所考虑。

北新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志斌告诉记者,经过实地勘察、专家论证后,制定了12张覆盖辖区内全部多层住宅老式小区的电梯导引图,782个多层住宅单元全部被纳入其中。“这些楼栋的先天条件不足,间距太窄,安装难度最高;这些楼栋间距、位置都比较理想,安装难度相对最低……”李志斌指着一张颜色各异的楼栋图,给记者介绍着。

■新泾六村加装电梯导引图。北新泾街道供图。

以新泾六村为例,从简到难,整个小区加装电梯的难度被分成了3个等级。分别是代表条件好的黄色(30栋)——可以和居民家中实现无缝对接;代表条件次之的橙色(15栋)——即便加装电梯、依然存在半层楼的落差;代表条件一般的浅蓝色(12栋)——需对原有楼梯进行改造后才具备加装电梯基础。

“有了这样的导引图,加装电梯的工作也更加有了针对性,”李志斌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居委会还会牵头在楼栋内进行民意征询,一旦初步征询同意率达到80%以上,就会更精准地推动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

居民的事居民说了算

庄志军所在的12号楼正是其中条件最好的黄色。

新泾六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腾秀红告诉记者,这两年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越来越成熟,尤其在长宁区,已经有多台电梯完成加装,看到这些成功例子,对于居民来说是很大触动。居委会的职责也愈发明确——搭建沟通协商平台,引导和帮助居民以自治方式推进工程。

■电梯的加装吸引了其它楼栋的居民纷纷前来参观体验。摄影 任国强

拿到电梯门禁,庄志军高兴地邀请前来参观的居民一同乘坐电梯。“电梯很稳当,不用跑楼梯了,开心了不得了。”眼看自己的辛苦从图纸变成了现实,庄志军高兴坏了,碰到相熟的居民,忙不迭地发上几根香烟,邀请大家一道乘乘看。

也难怪他这么开心,从征询开始,他和筹备组的居民代表们就一家家地上门跑,最终获得了16户居民的支持,剩下的4户居民虽不愿意出资,但依然同意楼栋电梯安装。“我们楼的居民都很好,主动分摊了这些资金,加上政府的补贴,这台电梯总算是装起来了。” 整个工程耗费60多万元,除了政府给出的补贴(最高不超过 24万元/台),其余费用分摊到各家,少的几千元、多的几万元,出过钱、出过力的居民都对电梯工程分外关心。

技术难题交给“外脑”来破题

如今,电梯真的来了。

从2018年6月20日开工,到12月26日竣工,这台电梯让12号楼的老人们再不用担心上下楼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12号楼的电梯升降井是全透明的玻璃,而16号楼的电梯升降井是传统的封闭式,而这,正是由楼栋居民共同决定的。

■12号的居民选择了玻璃的电梯升降井。摄影 任国强

一大早,12号楼的居民聚集一堂,大家都要当尝鲜第一人。“爬了20多年的楼梯,以后不用再爬了,你说激动不激动。”

虽然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如今在上海各个区都有成功的范例,但老旧小区的先天条件不同,每个小区还会遇到各种各样个性化的问题,新泾六村也不例外。为了不让技术掣肘加装电梯进展,北新泾街道主动为居民搭平台,请来了技术“外脑”。


■16号的居民选择了传统的电梯升降井。摄影 任国强

楼梯的位置、类型和梯段方向,适合加装哪一类电梯?房屋结构与道路红线,会不会“一票否决”?周边房屋或小区围墙之间的距离,是否影响电梯结构和稳定性?加装后,会不会影响变电房、煤气站、电缆井、垃圾房或门卫房?假如房屋存在明显倾斜或严重结构损伤,加装电梯也要加固房屋……专家组给两栋老楼充分进行检查后,制定了个性化的电梯加装方案。比如,为了匹配12号楼楼梯的小格局,设计人员专门选用瘦身型电梯。

应急指挥中心为日常维保“保驾护航”

如今,12号、16号两栋楼的示范效应正在积极显现。

新泾六村内,14号楼加装电梯工程即将在12月28日破土开工建设,7号和34号电梯正在办理规划手续,还有多栋楼或完成立项、或达成共识,就等走流程一步步再推进。

与此同时,在新泾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等几个小区,也有多个楼栋或在申请立项,或进入到规划审批环节。。

■北新泾街道供图

在北新泾街道看来,加装电梯固然方便了市民的生活,但电梯日常的维护也很关键。和小区既有电梯的维保不同,由于加装电梯可能会出现同一个小区若干家电梯公司来介入,因此电梯维保的模式无法采用传统的定点管理。因此,他们成立了北新泾街道加装电梯应急指挥中心,区域内所有新加装电梯的“五方通话”都将连接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24小时有人值班,遇到紧急情况除了及时通知相关电梯公司,还会派出相关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安抚。

“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楼栋能都成功加装电梯,让老人们下得来、也上得去。”李志斌这样表示。

加装的电梯包含门禁控制系统。摄影 任国强

长宁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