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搬砖”机器人助力奉贤“南桥源”城市更新 修旧如旧全靠它

2018-12-26 15:35:40发布69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奚亮12月26日报道:“南桥”是奉贤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奉贤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源以及生活之源,但随着岁月流逝,他也终究难逃“老”“旧”的命运。而随着奉贤区新一轮城市更新,“南桥源”项目应运而生,900亩、4个文保单位、20多处历史文化遗存、9个地块更新改造……这座有历史传承的社区将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
今天,“南桥源”建设启动暨二号院改建工程(一期)开工仪式在奉贤南桥沈家花园举行。作为奉贤老城区第一个城市更新与再生项目,奉贤区始终坚持“留改拆并举,保护为优先”的城市更新总体决策要求,围绕“发掘历史、活化空间、复兴南桥”的目标制订了《南桥源总体规划方案》。
图片说明:南桥九景
“南桥源”项目东起环城东路,西至南桥路,南起解放路,北至浦南运河,面积约900亩,城市更新总体方案包括四古溪行、沈家花园、文化广场、鼎丰酱园、南桥体育中心、南桥书院、卜罗德祠、人民路历史文化风貌复兴街、运河水乡9个地块的更新改造,称为“南桥九景”。
图片说明:改造后的百年鼎丰厂(效果图)
“无论是沈家花园、百年鼎丰厂,还是卜罗德祠天主堂、古华园,这些都是南桥人民生活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奉贤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奉贤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主任施连规告诉记者,通过对奉贤区域地理历史演变过程及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充分挖掘和系统梳理,“南桥源”项目将结合了周边水系,进一步打开公共空间、完善城市功能,以“一廊,六街二十四弄”的慢行街巷为主体,建设有历史情怀的文化街巷和有生活气息的市井街巷。
从规划到正式启动建设,“南桥源”项目历时两年多时间,作为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师,前不久还一直忙碌于筹备前期工作的同济大学教授袁烽百感交集,他表示,“南桥源”项目的重点与难点是城市系统的梳理,欧洲的名城古镇都有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但南桥老城区却被一堵堵墙分割开来,900亩的片区一直处于割裂状态,为此,政府将打破这个壁垒。而作为城市更新与再生项目,“南桥源”不仅肩负了引发掘传统文化价值的重任,更应当成为创造城市旧区活力、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示范工程。
图片说明:改造后的沈家花园(效果图)
据悉,在“南桥源”总体规划方案基础上,至2020年,奉贤区将重点聚焦“2+1+x”,全力推进实施二号院、南桥书院、“三古”区域、鼎丰酱园等项目。二号院项目围绕沈家花园文化核心区,结合周边不同功能区域,通过合理改造,将实现还院与民、开放共享,建设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公共活动空间;“三古”区域将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建筑和街景,各类场景动静结合,并重塑“三古”区域内部交通体系,塑造出传统街巷和现代生活兼容共存的商业空间;鼎丰酱园项目通过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运用,构造回味区、趣味区、品位区三大功能区域,形成充满活力的文创空间;南桥书院项目通过重新布局体育场,新建体育中心,营造书院式教育场所,使之成为南桥源运动、健身、休闲的集散地和浦南滨河绿带的重要门户入口。
图片说明:二号院地块改造示意图
今天开工的二号院项目东起人民路,西至南桥路,南起解放路,北至新建中路,项目范围内既有百年园林沈家花园,也有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民防工程。项目整体将通过“留、改、拆”等措施保留城市发展“肌理”、保护历史文物和历史建筑,最终实现开放共享,为老百姓打造一个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公共活动空间。
图片说明:机器人砌筑现场演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号院项目施工过程中将采用先进工艺——机器人砌筑。袁烽教授表示,这是上海首次如此大范围应用该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集计算机软件及电气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全自动智能化生产工艺,通过计算机和传感器预设程序实现机器人和机械臂的精确定位,并通过机械臂模拟人工搬砖、抹浆及砌筑等施工过程。
据了解,机器人在建筑外立面建造过程中,能够做到自动抹灰与砌筑,辅以人工钢筋铺设与勾缝,形成人机协同的砖构数字化砌筑工艺。与人工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够轻松的应对各种复杂的外立面形态,并且做到人工无法比拟的精准三维定位,实现历史建筑修旧如旧。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