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联合建政、撤县建区:历史机遇下的破与立
2018-12-26 9:50:17发布51次查看
位于金山大道2000号的建筑群就是目前金山区政府的所在地,远远望去,这片风格统一、庄严端正的建筑群仿佛一个尽职尽责的守卫者,守护着金山这片沃土。不过对于老一辈金山人来说,位于朱泾镇的金山县政府也同样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 1997年,金山县与中石化上海金山实业公司联合建政、撤县建区,当年5月16日,中共金山区委员会、金山区人大常委会、金山区人民政府和政协金山区委员会同时揭牌,宣告已建县271年的金山,翻开历史崭新的一页。随后政府的办公办事部门逐渐搬移至政府新址,新的政府建筑、新的政府人员、新的发展方向,共同开启金山的新纪元。
刘国胜正是金山建区以来的首任区委书记,也是撤县建区事件的亲历者和主导者。1997年,他被任命为金山区筹备领导小组组长,开始着手金山撤县建区的工作。在他的回忆中,按照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熟度、城市化或城镇化的水平,南汇、松江、青浦和奉贤都应该先于金山撤县建区,然而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和上海工业经济布局调整的多重机遇,让金山成为了远郊第一个撤县建区的县,这既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更是一次压力巨大的挑战。面对领导干部安排难、财政不足等问题,撤县建区后,当时的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把握历史机遇,加快金山发展”的口号,开展了一系列动作。
由于金山农业大区的定位,提高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成为了当时工作的重心。“就是要少种麦子和油菜,多种西甜瓜和蔬菜。”刘国胜的话简单实在,在他的回忆中,当时大麦、小麦和油菜的亩均收益仅为165元、35元和70元,而西瓜、甜瓜和蔬菜则高达1500元、3800元和3700元。这样的巨大差距让他下定决心要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而这项工作自建区以来其实一直都在进行,眼下已获得了显著成效。现如今,金山已经成为了上海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形成了“一葡二桃三莓四瓜”为核心的优质水果品牌,田野百花节等系列农业节庆的举办,也展现了我区农业与旅游、文化的完美结合。
除了经济的转型发展,建区以来,金山在基础设施领域同样发展迅速。在农村,村级道路建设的变化令人感慨。在老一辈金山人的记忆里,村庄的道路是狭窄的,甚至无法让一辆汽车通行,出行十分不便,但在如今的金山人眼中,村庄之间是阡陌纵横、彼此相通的。而在城镇,2012年金山铁路的通车,彻底打通了金山与市区的通行“瓶颈”,优化了市民的出行方式。
与此同时,建区以来金山的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成果显著。金山医院依托于丰富的资源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金山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刘国胜回忆道:“建区以后,金山的中小学校舍大多是新建的,成为全区最好的建筑群的组成部分。”
此外,建区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致力于打造“3+1”体育生活圈;和辉光电等一大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并顺利投产,工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强;大型购物中心不断引进,市民的衣食住行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花灯、莲湘、腰鼓等“一镇一品”的打造顺利进行,彰显着金山文化及旅游的独特魅力。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