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猗园老园区古建筑修缮项目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
2018-12-25 16:35:00发布62次查看
近日,上海古猗园老园区古建筑修缮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复评审,评委专家组由谭企坤、车学娅、吴成、钟永钧、周鸣、臧忠英等组成,市绿化市容局、上海古猗园及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一同参加了复评审。
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建设单位对古猗园老园区古建修缮项目首次评审中的专家意见做的响应修改,对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做了补充,对目前古建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针对性有所提高。工可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修缮建筑的内容和修缮用料、技术措施、施工做法、实施方法,论据充分,内容详实。
经复评审,工可报告还可以再完善对项目需求、社会资源、经济效益、管理模式、安全技术等的调研论述分析,对望鹤楼庭院室外疏散广场地面材料还可再斟酌,若广场整体翻新地面,应考虑采用透水面层材料,若局部替换,应估算替换面积,还应考虑广场面层材料的协调统一。
同时在下一个阶段的初步设计中,细化古建筑单体修缮技艺、工程实施措施分类,对古建筑单体现状情况再做梳理,统一表述格式、内容。如建筑面积、始建年代、重建年代、上次大修时间、结构形式(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等)要进一步核对,统一表述口径。
专家还指出,后续应在初步设计中对每栋单体有针对性的制订修缮方案。如南厅(主体建筑)、缺角亭(主体建筑)、微音阁为文物保护单体、玩石斋(主体建筑)、梅亭基座(现为白鹤亭)、不系舟基座为建筑遗存,而其余大部分建筑为上世纪80年代重建的,历次修复中因技术、工艺、资金的限制以及历史资料的缺失等影响,建筑遗址上的重建、改建、调整及修缮都较为粗陋。因此,本次古建筑修缮怎么修,修什么,都应做深入细致分析和研究,制订分类修缮方案,分析每栋古建筑存在的问题,明确具体的修缮技术和措施,真正实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保护要求。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