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做足做活水文章 推动水上运动项目发展
2018-12-25 13:58:55发布49次查看
邵云,1969年5月生。现任青浦区华新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曾任青浦区体育局副局长,长期从事体育工作,在竞技体育和青少年体育管理、体育行政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经验。
说起青浦的水上运动项目,与青浦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上海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淀山湖就在青浦,区内河湖纵横交错,密布全境,具有开展水上运动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青浦的水上运动不论在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休闲健身领域都在全市甚至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但是青浦的水上运动项目发展也经历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自1983年青浦少体校成立以来,水上运动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很多国际国内大赛好成绩。
水上运动成为青浦体育闪亮名片
青浦的水上运动是从青浦少体校成立之时,也就是1983年开始萌芽的,那一年恰逢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办。当时青浦少体校一共开设3个运动项目,分别是田径、篮球和水上项目,将水上运动定为重点项目主要出于两个因素:一是青浦是水乡,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二是上海市水上运动中心在青浦,对于青浦水上项目发展会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帮助。
▲1995年5月,少体校皮划艇运动员在训练
我是属于青浦比较早的一批输送到市队训练的运动员,同期还有一些比较优秀的运动员,如当时商榻乡的金炳新、朱家角乡的刘小马。他们实际上也不是从青浦少体校出去的,而是从普通学校中选录的,大多都参加帆船项目训练。通过几年的系统培养,青浦水上运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甚至获得过世界冠军和亚运会冠军,如丁亚红、蒋文标、刘小马等。2004年,沈晓英、池强两名青浦籍运动员第一次代表国家参加雅典奥运会,青浦水上运动迎来了发展巅峰期。
▲赛艇运动员丁亚红在训练
说起沈晓英,她是土生土长的青浦人,也是青浦水上运动非常优秀的运动员,收获了多项国际赛事奖牌,特别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帆船女子欧洲级第七名、2005年世界欧洲级帆船锦标赛第一名等等,应该说是当时我国最年轻、最有发展潜力的帆船运动员。她是1994年进入青浦少体校的,随后被选送至上海帆船队训练。说起沈晓英与帆船的结缘,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初在一帮小孩中选择运动员时,青浦少体校谢坚教练和上海帆船队张静教练一眼就看中了沈晓英。那时,由于沈晓英学习成绩相当不错,父母与她本人在当帆船运动员和考大学中举棋不定。为此,张静教练还亲自前往说服,最后,凭着对教练的信任和父母的支持,她最终选择了帆船运动事业,并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在这个欧洲人称霸的赛场上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目前,她已退役并在青浦区体育局工作,继续从事她心爱的体育事业。
1995年七届全运会结束,考虑到自身身体和思想等方面因素,我选择了退役。从专业队退役到从事非专业训练的体系中,一开始不能完全适应。经过几年来组织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帮助,我慢慢地熟悉和适应基层体育工作。回顾十几年的专业运动生涯,经历了水上运动训练时期的艰苦环境,我觉得再苦再难都能挺过去,这对我退役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觉得水上运动是一项磨练人、锻炼人的运动。
当时,我们青西地区金泽、商榻、练塘等地方的一些优秀的帆船运动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在当地的反响比较大。市里对青浦在少年op帆船方面也比较认可,大多市队的运动员都是青浦送出去的,他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当时取得全国百佳少年的蒋林华,还有多名在世界op帆船锦标赛中摘得桂冠,成为世界冠军的12、13岁的小运动员。应该说青浦的水上项目在90年代后期到2000年这段时间发展较快。
青浦承办的水上项目比赛较多,专项的如帆船、帆板、赛艇、皮划艇等市级赛事,也办过一些世界锦标赛预选赛以及全国运动会等大型赛事。
目前,青浦少体校获得了两块水上项目的单项“国字号”招牌,分别是“国家赛艇、皮划艇后备人才基地”以及“国家帆船帆板后备人才基地”。另外,青浦少体校还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综合性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这块“国字号”招牌的评选条件比较严格,要求很高,评选的过程一波三折。当时,认定“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要求学校至少开设6至7个运动项目,在成绩的取得上也有较高要求。其中,有一项重要指标是大赛成绩,占了40分。这是硬条件、敲门砖,如果大赛成绩没有达标,其他60分即使拿满也无济于事。直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青浦的大赛成绩才达标了。区体育局高度重视申报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最终申报成功。这个过程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记得当时市区有几家单位是因为材料准备不充分而没有通过验收,因此我们在申报的时候请了一些专家前来指导,发现了一些问题,对于没有达标的部分条件,我们及时进行了补充整改。2016年,少体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新周期评选再次成功通过。1997年获得批准的“国家赛艇、皮划艇后备人才基地”是基于地方上项目发展的状况以及输送运动员和取得成绩等情况考虑的,而2012年获批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是对青浦水上运动发展能力和技术水平的综合肯定。这块“国字号”招牌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国家、市、区相关扶持经费,也有利于我们工作的规范性、学科性,所以说,这对我们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有很大帮助的。
龙舟项目彰显水乡文化内涵
青浦的另一块招牌就是龙舟了。相传自宋朝开始,青浦就与龙舟结缘。我的印象中,青浦龙舟80年代初在商榻等水域比较丰富的地区比较活跃,那个时候还没有政府的扶持和参与,商榻乡就在90年代初自发组织了一支龙舟队参加全国“屈原杯”比赛。青浦龙舟真正活跃起来应该是在90年代末,1998年“屈原杯”全国传统龙舟比赛第一次落户上海就在青浦举办,随后青浦的龙舟项目开始风生水起。1999年,青浦承办了“三龙”国际邀请赛,“三龙”是指舞龙、龙舟和龙风筝,这个比赛也是比较有意义的,是青浦首次举办“三龙”赛。2000年,青浦承办了第四届亚洲龙舟锦标赛。在当时,朱家角的旅游还没有现在这么热门,政府在资金投入、宣传等方面都没有能够满足大规模的游客需求。比赛开幕式放在了朱家角影剧院广场上,并且从市级层面上制定了“游古镇朱家角,观龙舟赛”的一种捆绑宣传推广理念,以售卖套票的形式促进朱家角旅游,这个举措对朱家角旅游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998年10月,全国第九届屈原杯龙舟赛在朱家角古镇举办
青浦龙舟运动真正的高潮出现在2004年,当时青浦举办了世界最高级别的龙舟赛事——世界龙舟锦标赛。那次比赛规模非常大,运动员人数达到两三千人。自此,全国性的、洲际性的乃至国际级的赛事纷纷落户青浦。在此期间,青浦还代表国家参加过一些国际性的重大龙舟比赛。2001年,青浦组队赴美国洛杉矶参加世界龙舟邀请赛及第四届世界龙舟锦标赛,获得了两个世界冠军,在国外打响了青浦龙舟品牌;2002年,又组队赴日本参加第五届亚洲龙舟锦标赛,获得了5块金牌,进一步巩固了青浦龙舟的品牌和地位。
青浦龙舟的普及是从2009年开始的,上海世界华人龙舟邀请赛落户青浦,该项赛事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了规模性的、传统的龙舟赛事。这个比赛的名字是由当时的市体育局老局长金国祥与青浦一起命名的。大家都觉得这个赛事名称比较有吸引力,因为这个赛事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以华人为参赛主体的龙舟比赛。上海世界华人龙舟邀请赛放在青浦举办,有利于推广、展示青浦,扩大青浦在全国甚至是世界的知名度,提高青浦在世界龙舟的地位。自此,青浦地方的龙舟也开始更加活跃起来,通过一年两次比赛,上半年端午期间全区范围内的区级龙舟公开赛,企业、街镇、民间俱乐部等一起参加,队伍数量最多的超过60支;下半年金秋九月举办上海世界华人龙舟邀请赛。一直到现在为止,青浦龙舟从赛事举办到地区影响力均达到了一定高度。
▲世界华人龙舟邀请赛
这几年青浦龙舟的发展是比较可喜的,社区级、街镇级、区级、市级、国际级等各层级比赛纷纷落户,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加入到划龙舟的队伍中来。在朱家角等几个镇,几乎村村都有龙舟队,甚至有些家庭几代人都参与了龙舟运动,成为了“龙舟之家”。在朱家角的安庄村,村民夏根生一家就是这样的一个“龙舟家庭”,夏根生从2006年开始接触龙舟,这一划就一发不可收拾,已坚持10余年,在他的号召下,女儿夏惠娟和外孙夏康毅也分别在2012年和2014年开始参加龙舟训练,组建起了一支“家庭龙舟队”,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在大大小小的各级各类比赛上都获得了不少名次。女儿夏惠娟更是表示,在与父亲一起训练龙舟的日子里,感受到了一家人一起拼搏的乐趣,凝聚起了一股特殊的力量,增进了家庭的和睦。
当然,目前青浦龙舟还是存在一些缺憾,青浦的龙舟不像“两广”地区,这些地方龙舟的普及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的,而且已经根植到了当地群众的思想和当地文化之中了,他们的活动以自发行为为主,已经上升到了信仰的高度。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福建的比赛,当地有两个家族村落,上百年来长期处于相互竞争和攀比的状态,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龙舟队获胜将保佑村落一年风调雨顺。比赛当天,两村的比赛龙舟从村落划出,其他不参加比赛的村民会自发划着龙舟将比赛龙舟簇拥而出,隆重登场,河岸边的村民烧香祈福,祈祷自己村的龙舟队能够获胜。也因此,这些地区在龙舟方面的投入力度,比江南水乡地区更大,所以我们的龙舟运动水平与他们相比也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外出参赛,除了各街镇的队伍外,往往还会邀请市水上运动场的专业运动员一起参加。
近几年,我们除了在学校普及帆船帆板赛艇皮划艇外,对于青少年龙舟方面也在几所学校进行了宣传推广,包括实验中学、青浦高级中学等学校。青浦高级中学做了一个市教委关于龙舟的课题,提出了“人人学游泳、个个划龙舟”的口号,在推广青少年龙舟方面是一个新的举措。
水乡休闲运动助推青浦体育产业发展
青浦的水上休闲运动项目目前以民间为主,是近几年慢慢发展起来的,有代表性的就是淀山湖边的美帆俱乐部。青浦少体校由于地理条件优势,有些喜爱水上运动的境内外人士,也会到漕港河参加一些水上休闲运动项目。我认为,青浦还是要做好水文章。青浦拥有广阔的水域面积,成年人和老年人可能因为身体条件和工作关系没有条件或者没有时间去开展和掌握水上休闲运动,但是在青少年中还是应该去推广普及,特别是沿淀山湖区域、朱家角大淀湖以及城区的夏阳湖,周边居民区多,如果设置一些帆船、帆板在湖面上划会非常漂亮,也是对青浦水上文化的点缀。青浦还是应该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发展水上休闲项目,尤其是在青少年当中。在国外,很多名校都设置了水上项目的专项奖学金,这不仅仅是为了让青少年学会一项技能,更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活力,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现在,对帆船项目了解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相对来说,帆船运动的器材比较大,按照目前青浦地区的经济实力,个人购买帆船开展运动可能还为之过早,但是政府可以在一定层面上对帆船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及青少年水上运动爱好的养成等方面进行支撑,在有条件的学校对水上运动项目进行深入推广普及。
总之,青浦在水上运动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青浦的水上休闲项目更是大有可为。只要政府、企业、社会“三个轮子一起转”,推广水上运动项目,普及水上运动文化,做足做活水上运动文章,促进青浦城市活力不断提升,使水上运动成为青浦对外形象的鲜明标志和最具特色的城市品牌指日可待。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