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航头镇“傅雷故居”修缮工程启动仪式在王楼村举行。傅雷故居修缮后,不仅将复原故居内堂、四乐堂和傅雷父亲的书房等,还将增设陈列馆展示傅雷生平以及傅氏家教家风,成为傅雷文化传承基地和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航头是傅雷的出生地,对傅雷故居的修缮,不仅是傅雷亲属的心愿,也是航头镇近年来持续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依托故居载体,今后我们将更好地传承傅雷精神,擦亮航头文化名片。”航头镇镇长郭嵘说。
位于航头镇王楼村西傅家宅的“傅雷故居”为傅雷祖辈于明代始建,清末重建。1908年,傅雷出生于此。“傅雷故居”宅邸占地约1500平方米,有房间36间,坐落在王楼村傅家宅两条小河交汇处,四周植物茂密,安静怡然,印证了浦东人临水而居的生活习性。院落与宅邸,外表庄重朴实,内部空间布局紧凑,院落划分私密安静,由砖墙门洞互相连通;建筑内部梁式雕花清晰可见。
此次“傅雷故居”的修缮内容具体包括修复现留存的“傅雷故居”主体建筑以及西附属建筑;修复故居东部留存较为完整的民居作为故居范围一起保护;复原已经损毁的本体建筑与附属建筑;恢复院落及围墙的原有空间格局;新建与“傅雷故居”风貌相一致的民居建筑,作为今后管理与再开发利用的附属用房,对整体环境的规划与整治包含两座历史风貌石桥(待议)的恢复、道路停车场及环境的优化、配套设施、电力消防设备、给排水设施等一系列与之相应的改造与整治。
自2010年起,航头镇党委、政府启动“傅雷故居”修缮工程的准备工作。上海交大建筑规划设计单位经过对故居的实地勘察及建筑形式空间布局的详细分析,逐步形成了一套修缮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建筑系副主任曹永康说:“修缮方案在考虑保护物理空间、恢复原貌的基础上,还将注重‘用好’这一载体,致力于将故居打造成为一个传承傅雷精神、展示浦东建筑文化、乡土文化的平台。”
“傅雷故居”较完整地保留了晚清时期建筑风貌,尤其是前厅开间和院落的布置,在现存同期建筑中较为罕见,是研究当地晚清时期地方民居建造技术和手法的重要实物例证。尚存的房屋依然保存着浦东地区传统的歇山顶,砖木结构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现已列为浦东新区文物点。
但由于建筑年代长久,又经村民长期居住或空置或出租,“傅雷故居”主体建筑及院落毁损较严重,现仅留存正房及部分厢房。浦东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广局副局长孙毓表示,“傅雷故居”是浦东重要的文化名片,也是浦东的重要文化资源,对“傅雷故居”的修缮必将把浦东“传承傅雷文化、弘扬傅雷精神”工作推向新的阶段。航头镇是傅雷先生的故里,已经深深打上了傅雷精神的烙印,相信傅雷先生崇高的文化人格,深厚的人文素养,正直的赤子精神将在家乡得到弘扬、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