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去森林公园看景”暨“走进森林走进果园——上海林业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顾晓君透露,上海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6.8%,生态廊道建成4.23万亩。
市绿化市容局介绍,到2020年,上海将建成17条(片)生态廊道,总计12万亩,其中部分廊道具备休闲功能,市民可以进入步行、骑行,未来有的生态廊道可能升级为郊野公园。
市绿化市容局介绍,到2020年,申城将建成17条(片)市级重点生态廊道,总计12万亩,其他生态廊道7万亩,一般公益林造林1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
1995年开始建设,去年年底基本完成的外环林带时常被形容成一根“绿项链”。这根沿着外环线道路外侧布置的“绿项链”全长约98公里,平均宽度500米,沿途在用地条件较好的地方还建设了大型休憩绿地,包括顾村公园、闵行体育公园、滨江森林公园等,所谓“藤上结瓜”。市绿化市容局林业处负责人表示,从面积来讲,17片生态廊道的面积将是环城林带的1.3倍以上,主要围绕绕城高速“编织”,好像环城林带外围更大的一个同心圆,比如6793亩的沈海高速生态廊道,4016亩的吴淞江生态廊道;还有一条形似项链的生态廊道位于崇明岛,围绕环岛运河和陈海公路“编织”。
生态廊道位于不同区域,发挥着不同功能。据介绍,市级重点生态廊道有三种功能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发挥阻隔邻避设施功能的,比如垃圾处理厂周边;第二种功能类型是发挥隔离城市组团功能的,比如绕城、沪渝等高速公路沿线,京沪、沪杭等高铁沿线和吴淞江等河道沿线。第三种功能类型是发挥连接生态系统功能的,比如沪芦高速、陈海公路等道路沿线,黄浦江、环岛运河等河道沿线。
市绿化市容局介绍,截至目前已经建成生态廊道总计4.23万亩,隔离了化工区、垃圾处理厂等设施,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
对老百姓而言,这些生态廊道不仅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价值,部分还将发挥休闲功能,让人们可以进去步行、骑行。
周到君此前就曾前往闵行苏州河生态廊道采访。在闵行华漕镇赵家村的苏州河边,有亲水平台,种植了丰富的植被。闵行区水务局和绿化市容局有关人士介绍,在河边的林带内,将建步行道和骑行道。
未来,部分生态廊道也可能和郊野公园对接,就如同外环林带上“结”出的顾村公园、闵行体育公园等那样,生态廊道上也可能“生”出公园来。
简介:老港周边市级重点生态廊道规划面积共147600亩,2016-2017年已完成一期项目约6331亩,启动二期项目1913亩,提升了该地区整体的景观面貌。
廊道种植了大量东方杉、落羽杉、水杉、中山杉等生长快速、抗风、耐盐碱的树种。外围一点的地方选用树种就有所不同,因为肩负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包括银杏、栾树、乌桕、黄连木、枫香等30多种色叶树种,还搭配夹竹桃、紫荆、木槿等40多种中层灌木、小乔木,以及鼠尾草、柳叶马鞭草等50多种地被及水生植物。这些植物采用混交、自然式种植,将来可以形成城市森林群落,四季有景。
该生态廊道内还预留了大量湿地、稻田、沟渠、土坡,使得该廊道未来有潜力升级为郊野公园。
简介:为连接中心城区与洋山深水港、临港开发区的重要的生态廊道,涉及奉贤区和浦东新区。其中奉贤区计划建设时间2018年3月到2019年5月,实施面积1129亩。
简介:为打造吴淞江两岸生态景观功能的生态廊道,涉及闵行、嘉定和青浦三区。其中闵行区2016年开始启动建设,对沿线10.8公里范围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打造“一带三片”格局,形成一带贯通、风貌统一的生态森林水岸。
为了让鸟类在苏州河旁寻觅到栖息地,在郊野保育段将开建150亩的鸟类栖息地,游客也可以在远处静静地观鸟,与它们和谐相处。
生态廊道内,沿路设有原木、石材等特色座椅,为游客提供休憩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