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这个镇用一条42公里长林荫小道,串起18个村的美景与特色
2018-12-24 5:59:45发布60次查看
奉贤区金汇镇正修建一条长达42公里的林荫小道。按规划,待全部贯通后,它可以承接各类马拉松比赛。如今,除了5公里样板段竣工,其余路段仍在建设中,大规模赛事未见,可小道却已名声大噪。每行至一村,总有村民发自肺腑地向外人推荐,“看我们的路,修得多好”。
一条路能“收服人心”,甚至还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记者日前走进金汇镇,沿小道屡走屡看,寻访当地修路背后的深意与未雨绸缪。
乡间跑道移步异景
位于奉贤北片的金汇镇交通发达,水网密布,全镇18个村庄沿川流不息的城市主干道依次排开,静谧恬然,却又不失浩穰人烟。随意拐进一座村庄,一条委蛇的曲径便闯入眼帘。路宽三四米,足以通车,两侧植有花草和树苗,将一户户苍老却质朴的农房点缀地甚是好看。
42公里小道大致呈一个横放的“日”字型,巧妙地把金汇镇18个村庄完整串联在了一起,便于村与村之间的联系、走动,这是小道设计的初衷。金汇镇党委书记王建东介绍,很长一段时间里,金汇村与村的交通,要通过外部的城市干道来连接,老百姓不仅通行上不便,更不利于相互的交流学习和发展。借林荫小道建设契机,金汇镇干脆将村与村的断头路、断头河打通,让小道建设的生态红利为村民共享,也让农村的自然资源外溢。
自从修了这条小道,连同周边的景观和活动场所也都成了“标配”。特别是首期完工的5公里样板段,所涉新强、金星等村不仅率先完成了工程配套的违建拆除、企业减量、河道净化,还按照“3里一小景、5里一古桥、10里一驿站”等理念要求,重新勾勒了乡村面貌。
小道周边,一个接一个颇有农家野趣的小景交相呼应:原木搭就的凉亭,石板铺成的小径,还有便民的活动器械和乡味十足的雕塑;河岸之间,水上连廊曲曲弯弯,移步易景,垂钓者的身影不绝如缕;就连镇域内原有的30余座古桥,也陆续实现修旧如旧,变成郊野大地上恰如其分的装饰。
小道变成“致富路”
各村皆美,老百姓倒也“互不羡慕”。可随着大批市区、近郊的“跑友”、徒步者、参观者循着小道和美景而来,平静的村庄里开始涌动着新的渴望。
而一些执行力强的村民,甚至已经行动起来了。11组的潘菊华,早年在紧邻林荫小道的位置,承包了近30个大棚,和儿子一同种植多肉植物。“前几年,新强村里几乎没有外来客,线下零售十分惨淡,销路主要依仗批发电商。可如今,现场销售越来越火爆。我还自己‘招商引资’,把闲置的大棚租给了花卉种植和盆景种植的本地农户,大家一起富裕。”潘菊华说。而就在潘菊华大棚背后不足100米的地方,8户人家更是率先尝试将宅基地流转给村委会,由村委会引进社会资本,整体打造成片的企业总部或田园综合体,让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流连乡下。
为充分利用林荫小道带来的人气,合理发挥各村现有资源禀赋,不久前,金汇镇进一步通过纳入各村特色产业布局,完善乡村规划。例如,资福村以桑田种植为中心,打造桑葚采摘、桑叶泡茶、桑葚酿酒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墩头村的特色水果草莓,已在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管理下,逐渐形成规模的采摘园;新强村的多肉植物,通过智能化多肉大棚种植,已实现大规模生产。
不久的将来,当人们再次漫步金汇的林荫小道,可感可知的恐怕不仅是美景,还有一年四季摘不完的水果和品不完的乡间特产……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