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田林街道“社区智脑”解难题聚民心
2018-12-24 11:06:55发布55次查看
十二村居民通过人脸识别进入智能非机动车库
在田林街道,老工人新村的“烟火气”与现代社会的时尚感交相辉映。去年下半年,田林街道启动智慧社区建设,今年初起在10个小区展开智慧社区应用。基于居民需求布置传感器,围绕社区大小事再造工作流程,借助“社区智脑”,有效管理起这个实有人口近10万的大型居民区。
一张门禁卡解决管理难
今年5月,田林街道将十二村作为首个智慧社区平台试点小区,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总支第一时间想到,是时候唤醒已经“沉睡”了2年的门禁卡大数据,为“三公一建”赋能。
“进出公司上班要刷卡,进出居民楼一样也要刷卡,如果同一张门禁卡每天刷卡超过10次,很可能存在群租现象。”居民区书记赵国庆介绍,租赁户占十二村居民总数约1/3,杜绝群租一直是治理难点。门禁卡与街道和居民区的智慧社区平台联网后,无需依靠人工巡查或“朝阳大妈”上报,一旦发现进出异常,居委会就立即上门排查。
智慧“眼耳鼻”洞悉所有事
在田林街道智慧社区联合指挥中心,一面巨大的电子屏幕成为23个居民区的“眼耳鼻”:“眼睛”包含分布在街道4.19平方公里的10大类近2000个神经元传感器;“耳朵” 集合了“12345热线”、信访、司法等平台数据;“鼻子”融合了街面网格监督、居民区网格工作站、志愿汇等平台。
“智慧小区建设有了看得见的成效,居民区的凝聚力也大大提升。”赵国庆说。今年3月起,十二村开始试点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并将门禁卡系统引入垃圾分类,较易混入干垃圾的湿垃圾箱上还安装了感应探头,发现问题居委会就能调看监控锁定责任人后上门了解。在居民的主动建议下,小区6个垃圾箱房都安装了感应洗手池、透明雨棚和感应路灯,方便程度的提升也带动了居民们的自觉分类意识。
技术提效能效果看民心
田林街道智慧社区平台上还有一张特殊的“党建分布热力图”,街道将投诉高发区与当地的区域化党建资源进行比对,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一套模板。今后再遇上类似问题,居民区党组织可选择相应的“急救”措施,第一时间联系相应驻区单位解决。
如今,田林街道近1300名基层工作人员都安装了智慧社区的手机app,处理流程都形成了“发现—推送—处置—协调—监督—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大家都逐步学会了从数据中掌握自己负责区域的动态变化。
“人工智能、大数据都是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但关键还是要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以一流的治理换取老百姓的民心。”徐汇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