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气象博物馆位于上海徐家汇繁华的闹市,紧邻徐家汇天主教堂,在一片摩天大厦的环绕中,一栋三层砖木结构的小楼静静地立于水泥森林之中,整个气象博物馆占据了观象台二楼到三楼一层半的空间,展现了徐家汇观象台140年来具有铭记意义的大事记。
古老外墙、木质结构、西式栏杆,这幢古朴的、位于上海市气象局内的欧式建筑就是上海气象博物馆。
气象博物馆门前的开阔草坪上放着很多百叶箱,原来百叶箱里摆放着气象专用仪器,不同的设备记录着不同的气象信息,有观察大气压力、空气温度、湿度、地表温度、地中温度、风、降水、云量、云状、能见度、辐射、日照、蒸发、冻土、积雪、电线积冰等天气现象。
百叶窗里是温度计 气压计
雨量计
博物馆外墙历史痕迹展示 现在已经恢复成以前的样子80年代外墙还刷过水泥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一眼看到的就是地面上一个大圆圈,原来这是一个台风气象电码,就是一个方位图,在楼上还有当初的设计原图。
走过台风气象电码,走楼梯可以上到博物馆二楼,楼梯旁边是最早测气温的亭子,现在都改成百叶箱了。
二楼是展厅,展示了徐家汇的老照片,中间的建筑是观象台,后面一点有2个尖顶的是教堂,往后是教会学校,周围一片农田,漕溪北路还是一条河。
外滩气象信号塔的模型
展厅里还有一个体验摇晃感觉的船模灯光、效果都是用pad来控制的
接着往里走的展厅都是一些观象台的文字图片介绍,还放了一些气象观测和记录仪器, 比如气温计、自记气压计,八分仪等等。
中间是用外国人毛发制作的毛发湿度计
现代气象观测网的起源
再往里是一个大展厅,中间一个展台是徐家汇气象台与各地交换的气象资料,四周有一些台长们的介绍,一些以前的绘图原件、观测仪器等。
这是第一任台长能恩斯1879年画的台风图,在那时他就能基本准确地画出台风的形态:螺旋结构,气流由外向内,中心有台风眼,实在是牛!
走道有全球气温变化的示意图 很明显能看出近期气温的升高
里面是以前上海电视台的气象演播室,站在绿色背景前,就可以体验一下当气象预报员的感觉。
上海气象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百年气候站,是中国近代气象发展历史的见证,其中包括1879年7月31日发布的中国第一个台风警报,在国际气象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作为世界三大测量基准点之一。
展厅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岁月的沉淀,各类古老的仪器设备,承载了岁月的痕迹,很值得身临其境的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