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郁婷苈12月21日报道:1958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孙道临扮演的中共地下党的话务员李侠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如今,距离电影上映一甲子,上海歌舞团将这个故事搬上了舞台。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今晚,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首演,用悬念重重的叙事、简洁现代的舞台、诗意动人的表演,为观众讲述地下党报务员的英勇故事。
谍战题材影视剧《潜伏》《伪装者》《风筝》曾收获不俗口碑,但这个题材以舞蹈演绎还是头一遭。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发一言”的舞剧如何表现谍战题材的复杂和层次?“剧情是排过舞剧中信息量最大的。”两位“80后”总编导韩真、周莉亚坦言,对于完全依靠肢体语言的舞剧,谍战题材是很大的挑战。
舞台之上,报馆职员、黄包车夫、裁缝店学徒、卖花女孩……9个主要角色一一登场,勾勒出解放前夕上海谍影重重的众生相。剧中主人公李侠的扮演者是上海歌舞团首席舞者王佳俊,在王佳俊看来,这部作品最打动他的地方在于,剧中塑造的革命者,并不是神一样高高在上的存在。“他们更像普通人,充满了人性。英雄也是人,他们有痛苦,也有不舍,但因为有信仰在,他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除了与敌人斗智斗勇,《永不消逝的电波》也刻画了李侠和兰芬之间的爱情。在剧中扮演兰芬的,是上海歌舞团首席舞者朱洁静。在舞剧《朱鹮》中,朱洁静和王佳俊扮演的鹮仙和樵夫让人印象深刻,这一次两人的合作又有了新的突破。“我们是老搭档了,每次一起站在舞台上都特别心安。如果说《朱鹮》中彼此之间的感情是柔软美丽的,那《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是深情而虐心的。”王佳俊说。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不仅挖掘了上海的红色记忆,还融入了许多极具识别度的海派元素,石库门、弄堂、报馆、裁缝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细致入微地呈现在舞台上。有别于以往固定升降的舞台布景呈现形式,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通过26块可移动的景片,在电脑编程的统一调度下,腾挪旋转,配合多媒体投影,实现不同场景的转换。
虽然整部舞剧结构紧凑,充满悬念和反转,但也不乏唯美诗意的场景。在第二幕有一段群舞,一群穿着旗袍的上海女子伴着《渔光曲》,借着小板凳和蒲扇,在弄堂里起舞,市井又优雅,成为整部舞剧中最美好的段落。
上海歌舞团团长、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制作人陈飞华说:“这部作品塑造的,不仅仅是李侠一个英雄,还有社会不同阶层形形色色的革命者形象。他们是这座城市的英雄,我们今天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一定不能忘记为之付出生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