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王佳燕12月22日报道:当中国古典元素与人工智能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艺术火花?今天下午,在位于浦东新区的新场古镇“缶+文创体验空间”,w国际艺术营冬季营驻地展览《对话:多一点ai》开幕,中国艺术家周乐和韩国艺术家moon jung hyun用ai赋能艺术创作,试探索人工智能在该领域的深入应用与未来发展。
毫无绘画经验也可以创作出大师级水墨山水画?在手绘板上寥寥勾勒几笔,即可以通过周乐设计的《达达山水》这一作品,成为一幅意境高远的山水画。周乐介绍,在设计这款作品时,他选取了108张名家大师的古典山水画作品让ai进行“学习”,之后,ai即可以对任意白底黑线条的简单图案进行实时“解读”,在此基础上“再创作”,成为一幅人与ai共同绘就的画作。“这个作品在于探索人工智能在?个传统意义上由人类绝对主导的创造进程,如绘画、设计中的可能角色。”周乐说,此次选择山水这一独特的东方传统艺术形式训练人工智能《达达山水》,也是致力于再次赋能每一个普通人以使用山水这一艺术媒介进行表达的能力。
现场,周乐的另一个作品《子期》也颇受关注。《子期》通过古琴这一中国传统器乐作为媒介,将之与现代ai联动。观众每弹奏一段古琴,古琴会自动以参与者演奏的旋律为灵感,谱写并演奏全新的旋律返还给观众并在展览空间中回放。周乐的这两个作品将个人的创作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从传统的“文人四友”(琴、棋、书、画)中摘取“琴”和“画”两个部分作为研究课题,并结合当下尖端的编程技术进行基因重组。
艺术家moon jung hyun则设计了一套线上互动系统——作品《间》:通过两地(或多地)分别安置的影像捕捉系统,将不同场域观众的动态组合在一起呈现于同一在线虚拟空间中,从而获得一种全新的交互体验。此作品正是意在挖掘人工智能这一手段作为异地个体间沟通桥梁的重要作用,而经过系统渲染处理的奇幻画面则正是人工智能体系实时进行的二次艺术创作。
应写入怎样的艺术代码与古镇气息匹配兼容?可否用作品来诠释今日新场的“新”?ai运用于艺术创作是否具备艺术价值?本次展览在这些未知和疑问中诞生,通过这场与历史、与古镇、与居民、与远道而来的宾朋的“对话”逐一解答。据悉,此次展览将于12月23日至明年2月28日圣诞及跨年期间亮相新场古镇。
据介绍,此次展览为2018w国际艺术营的冬季篇章。今年4月、6月和9月,w国际艺术营已分别举办了春季驻地展《现场ii---深呼吸》、夏季驻地展《imago ludens---在新场一次诗意的游戏探险》和秋季驻地展《放射---机器时代》。本届艺术营由上海浦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新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艺术浦东(上海)艺术品有限公司承办,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新场镇,以“古镇新创”为核心,从社会科学、生态保护、文物修复、艺术设计等多个维度,面向世界寻找具有当代实践精神的艺术家、设计师及其他跨行业专家,在地实现其艺术方案及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