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昨天,上海市教委公布了首批文化学科类校外合格培训机构名单,此次共计有900余所培训机构被列入“白名单”。“白名单”包含培训机构的名称与办学地址,家长们可以在各区教育局的网站和上海市教委门户网站上进行查询,了解其办学许可信息等详细内容。市教委表示,各区教育局将依据国家法规和日常审批、检查的情况,对名单进行动态更新。
2018年,上海紧密对接国家新要求,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同时,上海贯彻落实2017年底出台的《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上海市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上海市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简称“一标准两办法”),开展系列配套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取得阶段性成效。
首批列入“白名单”的培训机构皆是与小学生“减负”密切相关的文化学科类培训机构。据了解,列入“白名单”的机构,应当具有合法的办学资质,并符合安全管理等规范。“白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即各区教育局依据国家法规和日常审批、检查的情况,对名单进行动态更新。对已经列入“白名单”的机构,如涉嫌违法违规,在查实后将从“白名单”中移除。对暂未列入的机构,各区教育局正抓紧核查和审批,将在审核通过后及时公布。
上海市民办教育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欣表示,各区教育局将根据国家和本市规定,通过年度检查、专项检查、巡查督导等形式,关注培训机构的办学规范性,动态更新“白名单”,对“白名单”实行动态管理,是一大亮点。并且分批次审慎公布“白名单”培训机构,达标一批公布一批,杜绝出现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的现象,也体现了对学生、家长、机构的高度负责。“市教委正在探索建立校外培训机构信用分级评定、动态管理机制等,形成综合治理的格局。‘白名单’制度将融入市、区两级政府的日常工作中,成为长效管理举措之一。”王欣说。
校外培训机构到底怎么选?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教育督导事务的工作者,上海市教育督导事务中心的林泉建议家长和学生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要注意“五看”:一看办学资质。合法的培训机构双证齐全———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或者法人登记证,也可以在各区教育局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网站上查询许可情况。二看收费票据。缴费后应当索取正规学杂费票据,并且票据上的收款单位印章应当和证照上的校外培训机构名称一致、费用数额和约定的培训项目一致、机构名称与“白名单”机构相一致。三看培训合同的约定。重点关注培训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培训地址、时间安排、师资、培训时长(次数)、双方的违约责任、退款规则等。四看办学场所。看办学场所是否公布该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实际办学场所是否与培训机构宣称的上课场所相一致,是否具备相应的消防合格场所标志等。五看教学培训内容。看培训的具体内容及其难度、进度,内容上应当合法合规,难度与进度上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