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为残疾人贴心设置地下空间语音导航,智能问询机器人可承担日常问询工作……13号线二、三期日前通过专家评审,即将通车试运营。这条“十年磨一剑”的地铁线路,无不体现了“人文、科技”的创新式融合,也开启了上海的智慧地铁时代。
13号线二、三期工程全长约16公里,从世博大道站到张江路站,新建12座车站,其中4座换乘站分别是:长清路站换7号线、成山路站换8号线、东明路站换6号线、华夏中路站换16号线。从2008年12月28日,13号线一期工程的金沙江路站第一幅地墙沉槽,到2018年12月底二、三期通车,恰好十年。通车后,13号线的里程数从22公里延伸到38公里,将给周边居民出行和张江的发展带来不少便利。
据悉,13号线二、三期每个站内都安装了七八十个蓝牙定位系统,在上海地铁首次打造了手机音频导航,帮助盲人和低视力人群乘坐地铁。只需识别二维码下载专业app,通过语音的方式“输入”目的地,手机就能根据目前的定位,将盲人乘客语音导航至站内任一目的地———服务中心、3号口、厕所……这样的“智能”“高新技术”还有不少。在中科路站,车站内设置了智能问询服务机器人,方便解决乘客对票价、列车时刻表、换乘路线、购票帮助、配套服务设施、出入口信息和周边地标等信息的查询。此外,还设置了集车站导向信息、乘客信息屏幕信息、交互服务信息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云座椅。它不仅可以呈现列车到发信息、站层图、街区图,同时可不受列车干扰,座椅下还有手机充电接口,舒适度也大为提高,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候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