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崇明地铁要来啦!
今天(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同意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19号线、20号线一期、21号线一期、23号线一期、13号线西延伸线、1号线西延伸线及机场联络线、嘉闵线、崇明线等9个项目,规划期为2018~2023年。
国家发改委要求,本期建设项目要与虹桥机场、浦东机场、虹桥火车站、铁路上海南站、上海东站等主要对外交通枢纽做好规划衔接。
据了解,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具体建设方案为:建设19号线、20号线一期、21号线一期、23号线一期、13号线西延伸线、1号线西延伸线6条地铁线及机场联络线、嘉闵线、崇明线3条市域铁路,总长度286.1公里。项目建成后,形成27条线路,1154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含市域铁路342公里)。
19号线工程自虹建路站至宝杨路站,线路长44.5公里,设站32座,投资605.24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20号线一期工程自金昌路站至共青森林公园站,线路长19.8公里,设站 16座,投资393.54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21号线一期工程自川沙路站至东靖路站,线路长28.0公里,设站16座,投资369.56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23号线一期工程自闵行开发区站至上海体育场站,线路长28.0公里,设站 22座,投资337.2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13号线西延伸工程自诸光路站至金运路站,线路长9.8公里,设站5座,投资 126.29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1号线西延伸工程自莘庄站向西延伸1站,实现与嘉闵线换乘,线路长1.2公里,设站1座,投资 35.75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机场联络线工程自虹桥枢纽至上海东站,线路长68.6公里,设站9座,投资480.54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嘉闵线工程自嘉定北站至莘庄北站,线路长41.6公里,设站15座,投资 371.01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崇明线工程自金吉路站至裕安路站,线路长44.6公里,设站8座,投资264.26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根据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线网规划,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2030年线网总长度约1642公里,其中地铁线1055公里,市域铁路587公里。2035年线网总长度约2200公里,其中地铁线1043公里,市域铁路1157公里。近期上海市公共交通占客运机动化出行量比例达到50%以上,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为60%。
从摆渡船到崇明线
直到今天,崇明人每次要出岛去市区的时候,有时还说成“去上海”。这个说法并不正确,有的人却难以改掉,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很长时间以来崇明的一些现实:远离繁华闹市、城市发展状况与上海区别明显,最重要的是往来上海交通不便。
崇明,这个中国第三大岛、世界第一大河口冲积岛,它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大自然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作品”。根据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显示,唐朝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长江口最早出现了东西两个沙洲。
《苏州府志·沿革·崇明县》:“崇明在东海间。旧志云,唐武德间,海中涌出两洲,今东、西二沙是也。”两洲隔水70余里,这就是岛的前身。
1949年后,在崇明岛内形成了拥有五大客运码头和十大货运港口的密集型水上交通网络,而截至2017年,从崇明岛到市区水路有南门-石洞口、南门-宝杨、吴淞口-长兴岛等航线8条。固定轮渡的出现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崇明人的出行难,但是崇明的交通依然称不上便利。渡船容易受天气影响,遇大风、大浪、大雾等恶劣天气便要停航。一到节假日,更是一票难求。
从上世纪末开始,上海市政府启动了长江大桥建设规划。2009年10月31日,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桥隧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建成通车。崇明、长兴两岛与市区实现陆路连通。
2011年12月24日,连接崇明和江苏启东的崇启大桥实现贯通。至此,崇明人南北出行便多了一条陆路交通的选择。
崇明有多条开往市区的公交线路,包括陈家镇地区的申崇一线、申崇二线、申崇二线(区间),城桥镇地区的申崇三线、申崇六线,堡镇地区的申崇六线b线、申崇三线(区间),长兴镇地区的申崇四线、申崇四线(区间)等。
对于早已习惯轨交出行的上海人来说,虽然建了大桥、通了汽车,不用再靠着轮渡“看天吃饭”,但是没有地铁线路,不能从家门口方便地坐上车子使得一些在市区工作上班的崇明人依旧不太可能选择住在自己家里,还是只能在家门口做个“沪漂”。
这种情况下,崇明地铁千呼万唤始出来,建成之后,将真正实现1小时之内的交通连接,即60分钟经济圈。
随着轨道交通及铁路的建设,崇明未来的发展可以预见,在生活水平和便捷程度上将不断向大都市靠拢。发展和便捷固然是人人渴求的,岛上原始、美丽、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和淳朴、奋进、不浮不躁的民风与生活氛围同样千金不换。可以期待,未来的崇明,将是一座兼具现代文明特色和原始生态风貌的美丽花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