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首创案例展开展
2018-12-18 10:53:00发布58次查看
12月17日,上海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66层,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展览拉开了帷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虹口首创案例展在这里举行。首批观展的就是在白玉兰广场工作的白领,他们看到展板上白玉兰广场前世今生中,当年一片船厂旧址变成了如今的高楼大厦感慨万千,在百姓心愿墙上,他们写着“创新精神创造未来”。
四十载如一日坚持扎根社区,服务群众
1979年,在农田交错中,曲阳新村开始了上海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大型居民区开始建设。1983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曲阳新村街道,拉开了社区建设的序幕。至此以后,虹口坚持着社区党建引领服务群众的发展理念,40年来从未懈怠。从1995年为来上海打拼的外来党员建立的第一流动党支部,到现如今在全市首创的居委会“全岗通”模式,让213个居委搬进手机;在0.67平方公里就建一个“市民驿站”,虹口让党建工作深深扎根在基层一线,深深扎根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让虹口百姓切实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居住在虹口区曲阳新村的居民俞玉丽一开展便来到现场观展,俞玉丽1981年嫁到了大连西路230弄曲一小区。40年来,她亲眼目睹曲阳新村和上海的发展变化。她指着一幅曲阳新村变化的照片告诉记者,她外婆原是这一地区的农民,她小时候经常来外婆家玩,这里都是农田,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决定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使自己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
经济发展引领百姓美好生活
1990年11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在虹口区黄浦路15号正式成立,敲响了“新中国证券第一锣”,标志着中国的资本市场迈向现代化;1996年11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交通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上海航运交易所在虹口区杨树浦路88号正式成立,这是第一个国家级航运交易所。2006年,在北外滩上海国际客运中心迎来了首条以上海国际客运中心为母港的邮轮国际航线,中国大陆首个世界级邮轮母港在这里成立。2015年,国内首个专业型功能性对冲基金聚集地——上海对冲基金园区在北外滩正式成立。2017年虹口建立了首批新型无线城市试点区,并于9月正式获批建设“极速北外滩综合示范区”,标志着虹口区智慧城市及新型无线城市建设步入了新的阶段。
此次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虹口区首创案例展上,许多参观者在展前驻足良久。特别是在展览中展出的“第一代股票认购证”“第一代股权证”“1978-2000年的工资条”都反正着人民生活的长足发展。
100个案例见证上海城市精神和中国道路
当年的农村已成为大型居住区,原先中心城区最大的棚户区虹镇老街已彻底消失,成为瑞虹新村。在今展览中,有参与动迁的居民区书记看到大幅居民搬迁的照片,很是感慨。他们说这些年上海的变化很大,虹口的变化更大,他们的居住环境和条件的改变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虹口成为了改革开放服务民生,解放思想的试验田。
1982年,上海首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曲阳污水厂动工建设,1984年12月建成通水;1988年,全国工会系统首家职业介绍所——虹口职业介绍所应运而生;1990年,虹口成立了首个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发展中心;2012年,全国首个“国家指南针计划专项青少年基地”落户虹口。2016年,虹口区代表上海承接“绿色技术银行”项目落地。2017年,“绿色技术银行管理中心”在虹口揭牌。同年,虹口区成为首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至2017年底,已实现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各街道全覆盖。虹口在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上作出的创新服务,从虹口走向了全国,惠及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当年黄浦江边码头林立的虹口一侧,经过这几年的改造成了黄浦江边最靓丽的滨江休闲区。当年封闭的码头如今成为市民休闲散步、观看两岸风景的最佳“客厅”。人们在展览中感受着这座城市变迁,感受着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不易。
在展览的最后百姓心愿墙上有人已经开始写下对今后40年的期许。上海邮政在这里设立了浦西最高邮筒,让观展的群众能够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给未来的自己寄一张明信片。举办这次展览的负责人说,本次展览虹口区从全区各个部门和社区征集到在全国、全市具有影响力的首创案例200余个以及照片近万张,其中100个首创案例在本次展览中展出。我们希望用人民创造出的这些案例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下一个40年,传承虹口始终不移的首创精神,做更多惠民利民的实事,持续坚定改革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虹口区首创案例展在白玉兰广场举行为期两个月展出,参观者将可以团队预约的形式参观。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