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黄丽春报道:百年前,毗邻黄浦江的南市有一个营业性私家园林“半淞园”,名字取自杜甫的诗句“翦取吴淞半江水”。从此,“半淞园”便成了约定俗成的地名。
图片说明:滨江音乐会成为半淞园路街道居民闲暇好去处
这片区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曾有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南火车站,第一个发电厂,第一辆有轨电车,并被纳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2017年滨江贯通,位于半淞园段的世博滨水平台成为集观光、休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生活岸线。2018年,凭借“业委会法治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半淞园路街道荣获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个街镇级政府获奖。
日前,东方网主办的“让上海的名片更闪亮,让百姓的生活更精彩”改革开放40年街镇书记访谈节目,邀请到了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顾定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家人”的指引,一起去了解这个来之不易的“国字号”奖项背后的故事。
图片说明: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顾定鋆做客东方网(王泳婷/摄)
半淞园路街道是一个中心城区典型的居民住宅区,辖区面积2.87平方公里,共有22个居委会,户籍人口8.82万人,实有人口9.5万人,街道党工委下属各级党组织186个。目前成规模的住宅小区97个,住房成套率达90%以上,已建业委会93个,业委会组建率达96%。
在一般人印象里,业委会几乎总是与“麻烦”两字挂钩——物业费调整、停车位协调、电梯更新改造等,要沟通协调的事情繁杂,业委会自身建设组织架构管理建设也容易陷入无序。不过,在半淞园路街道,业委会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成为党组织的左膀右臂。“近年来,我们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加强业委会规范化建设,破解了一系列小区顽疾,让居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在顾定鋆看来,之所以成效明显,在于街道抓好了三个“关键”步骤。
一为业委会主任“搭平台”。好的业委会班子是推动规范化建设的前提。街道党工委、居民区党组织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推进业委会组建,让真正“品能兼优”的人能够“站到前排”,选进业委会。鼓励居民区积极探索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模式。一方面,推荐人缘好、威望高、能力强的“两委”委员(居民区党总支委员会、居委会委员)经法定程序担任业委会主任或委员;另一方面,支持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适龄业委会主任、委员进入“两委”委员队伍。
2013年,在耀江居民区党总支牵头下,耀江居民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业委会主任联谊会”,每月组织业委会主任开展交流谈论,相互吐槽、出谋划策、提供支持,一大批带有共性的治理难题在头脑风暴和互通有无中顺利解决。街道在推广耀江居民区业委会主任联谊会的基础上,于2017年成立了街道业委会联合会,让业委会主任们现身说法,分享成功经验。如今,在这个平台的协调运作下,物业费上调、维修基金使用等难题已经在不少小区迎刃而解。
图片说明:半淞园路街道首届业委会“治家”讲坛
此外,为补齐业委会治理能力的短板,街道培育成立了“半淞园治理家园服务站”,作为专业调处类社会组织,指导社区开展业委会组建换届、日常运作、物业矛盾纠纷调解等。2017年,服务站共调解矛盾47件次,调解成功率达85%,并在多个小区的消防、监控等改造工程中帮助业委会把好价格关和质量关,助推业委会规范化运作。
二为业委会服务“把方向”。业委会的工作千头万绪,仅仅靠业委会“人”的热情是不够的,在业委会组建好之后,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总支要为业委会“把方向”,并让业委会获得更多支撑。目前,半淞园路街道探索了业委会党的工作小组的做法,并形成“内生式”和“派驻式”两种模式。“内生式”即依托业委会成员中的党员组成党的工作小组,目前已建11个;“派驻式”即居民区党总支遴选有公信力、号召力,热心参与社区事务的党员组成党的工作小组派驻到各业委会,目前已建47个。实践中,“派驻式”党的工作小组成员作为脱离于业委会的“第三方”,参加业委会工作例会,在不干预业委会依法依规行使职权的前提下,为小区业委会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当业委会遇到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不了的事情,小组成员就会及时“出手”,及时向居民区党总支与街道党工委汇报,为业委会争取“援助”,解决了不少让业委会头疼的问题。
图片说明:耀江居民区《住户守则》首发仪式
三为业委会运作“定规矩”。伴随着居民诉求的多元,社区内很多事务仅仅靠“能人”还远远不够。2015年起,街道开始为业委会聘请法律顾问,推动社区治理迈入法治轨道,为小区综合治理重大事宜提供政策法规咨询、疑难问题研究、矛盾纠纷调处、业务培训等。更有居民区尝试通过基层协商,引导居民制定“居规民约”,以法治化思维开展自治。2017年,耀江居民区业委会主任联谊会在律师帮助下,围绕小区内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形成了一套《住户守则》。守则包含宠物饲养、房屋出租、车辆行驶与停放、小区通行、房屋装修、垃圾处理、物业管理费、邻里关系等八个方面。这份守则经业主大会通过后,就有了法律效力,被居民们称为“小区宪法”。最近,以耀江居民区的《住户守则》为蓝本,街道正在实施“治理家园《住户守则》+”行动,推动这一做法在各小区落地。
访谈中,顾定鋆表示,在不断的实践中,业委会建设一步步从规范化走向了法治化。“为了引导和规范业委会的运作,避免业委会出现不作为、乱作为、难作为的现象,我们要先了解业委会到底运作得如何,也要明确告诉业委会做什么,怎么做,于是就水到渠成地建立了业委会法治评估体系。”
图片说明: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顾定鋆做客东方网(王泳婷/摄)
2017年3月,街道邀请行业专家、法律人士和政府职能部门一起,通过梳理相关法律法规与实际运作结合,形成了“业委会法治评估体系”,清晰地告知业委会应该做什么与怎么做。这份评估标准涵盖6大类、36条,100分;特色项10条,10分,既涵盖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对业委会履职的要求,又结合实际运作中易发问题明确指标。
年底,街道委托治理家园服务站根据这份评估标准,每年对业委会进行一次“体检”,并针对每个业委会都出具“法治建议书”,提出完善的建议。根据评估结果,评分在良好(70分)以上的业委会可以自愿申报参加星级业委会的评选。获得星级的业委会,可以项目的形式向街道申报引导资金的扶持,根据街道2018年出台的《业委会引导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同类项目星级较高的业委会扶持资金的比例相应提高。可以申报引导资金的项目涵盖的范围广:分为“治家类”(物业费调整、专项维修资金续筹)、“安家类”(电梯更新改造、消防系统、监控系统升级等)、“靓家类”(非机动停车库改造、垃圾厢房改造、楼道整治美化等)、“和家类”(组建各类文明居住自治管理小组、举办小区邻里节等)。今年,星级业委会向街道申请引导资金的项目18个,街道给予资金支持7.3万余元。
图片说明:“业委会法治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
目前,半淞园路街道在业委会规范化建设中,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探索,形成了“坚持党建引领、业主有序参与、依法依规依约”的业委会建设新路径,为打造“宜居美好家园”提供了保障。以此申报的“业委会法治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也让半淞园路街道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