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宝山“撤二建一”30年 “四新”经济载体发展迅速

2018-12-18 15:04:44发布65次查看

一、宝山“撤二建一”30年以来数据及对比情况
  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2017年,宝山区级增加值1147.4亿元,是1978年的502.1倍,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17.3%。第三产业结构由14.7:52.7:32.6调整为0.1:31.3:68.6。区级税收占比三产超七成。改革开放以来,宝山地区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不足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51.1亿元,年均增长14.6%。2008年—2017年,区级税收从47.8亿元增长到132.0亿元,年均增长12.0%。其中,第三产业从30.7亿元增加到92.5亿元,年均增长13%,比重由64.2%提高到70.1%。二产能级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前,宝山的区级工业基础相当薄弱,1978年工业总产值仅1.7亿元,四十年来,通过大规模的投入、引进、改造,工业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更加合理。2017年工业总产值1425.9亿元,是1978年的843.7倍,年均增长18.9%。新兴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在“信息服务业、现代商贸业、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重点专业服务业、邮轮旅游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新兴发展领域,逐渐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优势行业、技术和企业。2017年,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95.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0.1%;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2.54亿元,占比重3.2%。
  二、工作特色、举措、成效
  新高地:工业重镇转型崛起
  宝山区域面积近30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就占了78%。但由于宝山历史上是传统的工业基地、港口物流基地,存量的低端工业、物流用地很多,导致重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粗放型经济占比较高,环境污染较严重,工业企业固废排放量曾占全市70%以上。随着地区经济转型不断深入,宝山区持续推进“整治、转型、创新、升级”四大工程,一大批“三老”和“三场”陆续转型,存量资源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型优化升级。通过不断努力,宝山产业实现了由重变轻、由硬变软、由短变长、由黑变绿的转变。
  一大批老厂房、老码头、老堆场、老工厂“腾笼换鸟”,为产业发展提供产业载体空间。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前身是有着近20年历史的传统老工业园区,整体转型建设成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大力发展以机器人产业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2012年9月,园区获上海市经信委授牌,成为全市首家机器人产业园。随后,园区内一大批传统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调整转型,园区环境加快改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园区成功引进了发那科机器人、鑫燕隆汽车焊接流水线、上海材料研究所、欧迪希机器人、易拓威机器人、义柯自动化等一批知名机器人企业与项目,成为具有广泛示范与带动效应的国家级老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示范园区。智慧湾科创园,毗邻蕰藻浜,通过对原重庆轻纺集团下属上海三毛仓库等老库房改造,结合原有工业建筑结构特色,创新性地以集装箱为载体,与沿湾、露台、绿化、码头巧妙融合,激活滨水空间、整合消费资源,打造功能混合、富有活力的开放式滨水科技创业园区。园区以“张江示范区创客加”为服务品牌、以创新创业为服务目标,联合上海大学、中科高等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聚焦3d打印、智能制造、vr/ar、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专业化众创空间,吸引众多优秀创业团队和文创企业入驻。
  一批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制造业项目投产。发那科机器人(二期)项目,总用地面积60.61亩,是上海电气集团与日本发那科公司的合资企业。延承日本发那科集团的科技力量,结合中国本土企业的强大优势,致力于向工厂制造业提供专业和高品质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系统,已成为国内优秀的自动化设备供应商之一。自2011年税收迁入宝山,在全区工业企业中纳税排名始终名列前茅。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可应用于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2016年4月,宝山区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加速该前沿科技的产业化进程。位于宝山城市工业园区的上海石墨烯产业园成为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四梁八柱”——“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首批建设单位。一批主题突出、吸引辐射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项目建成运营。大场宜家家居,项目占地面积52.7亩,规划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总投资8.9亿元。主要经营时尚家具和家居用品,与周边的红星美凯龙、百安居和九百家居等形成北中环现代家居集聚区,成为全区商业零售业的龙头企业。
  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培育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发展领域和颇具活力的“四新”企业和重点项目。上海移动互联网创新园,占地66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米,由26层双子楼组成,重点聚焦移动商务、移动游戏、移动新媒体、移动应用平台与软件开发等移动互联网产业重点领域,打造上海乃至全国移动互联网企业办公、展示、交流的集聚平台,目前已有猎上网等多家重点企业入驻。同时,上海智力产业园、长江软件园、上海国际钢铁服务业中心(钢领)等一批“四新”经济载体发展迅速。
  积极引入品牌团队和集团化资源,共同推进宝山产业转型升级。与临港集团合作的新业坊项目通过对中外运原仓储基地进行改造升级,打造殷高西路科创综合体。该项目不仅是宝山区在地国企的重要转型项目之一,也是高境科创小镇建设的首个重点项目。项目占地160亩,面积逾20万平方米,规划、开工、建设、产出,一环紧接一环,将快速形成产业集群,将为宝山带来年产2亿元以上税收。与招商局集团、绿地集团合作开发的临江商业商务中心已于2017年9月20日举行奠基仪式,是宝山邮轮城核心商务项目,占地面积65亩,建筑面积15.87万平方米,总投资8.7亿元,定位为亚洲邮轮母港城国际核心功能区,包括以邮轮产业为主的5a级办公、海空探索主题性购物中心、异国主题美食街、高星级酒店等功能。
  新板块:重点板块集中调整
  位于外环线两侧的吴淞工业区,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曾是上海最大的冶金、化工、建材和有色金属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聚集了工业企业180多家,其中,重点工业企业就有近70家。由于部分企业设施陈旧、工艺落后,道路市政设施严重不足,工业区内各色废气“五龙飞舞”,集中了全市约10%的污染大户,烟粉尘年排放量占全市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是全市重污染区域之一。经过多年集中力量的整治,该关停的关停,该调整的调整,需搬迁的搬迁,吴淞工业区整治效果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削减,烟粉尘下降81.7%,二氧化硫下降39.5%,工业废水下降66.8%。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大,区域钢产量持续下降,吨钢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通过对长江、黄浦江交汇处沿线的老码头、老港区、老堆场、老厂房等进行一系列整体的功能和结构调整,上海玻璃博物馆、半岛1919、中成智谷、吴淞科技园等一批先行先试转型项目建成运营,市区联动、区企合作转型机制有效运行,转型示范作用明显。2016年2月4日,宝山与宝钢集团举行宝钢特钢地块整体转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吴淞口创业园同时揭牌,全面拉开吴淞工业区内宝钢企业整体转型发展的序幕。2018年9月28日,吴淞地区不锈钢区域、特钢区域2家合资开发公司——上海宝地上实产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宝地临港产城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标志着吴淞工业区整体转型升级进入快车道,也为宝山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注入了新动能。
  位于市中心城西北部的南大地区,总面积约5.8平方公里。作为承接上海中心城化工、皮革产业转移的基地,曾聚集各类企事业单位200余家,二级租赁企业多达3000余家,外来人口超过10万人,长期以来产业能级低、基础设施落后,与周边地区发展严重不相适应。近年来,南大地区已完成高污染、高风险等企业关停20余家,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转型。全面实施征收补偿优先、生态环境优先、市政公建优先、土壤修复优先战略,加快建设2.5平方公里城市“绿肺”,南大地区实现从“藏污纳垢”向“中环绿洲”的蝶变。同时,按照“不低于黄浦江两岸”的开发标准,加快修订升级版控详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围绕15号线2个站点启动控详规划局部调整,与桃浦地区联动建成商务、商办、生态、宜居、交通协调发展的未来生态智慧城。2018年5月21日,宝山区政府与临港集团举行南大地区整体转型升级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共同开发建设上海临港南大智慧城市,标志着双方将谱写“区区合作、品牌联动”新篇章。
  新动能:创新要素加快集聚
  近年来,宝山区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发展,产业能级不断提升,质量结构效益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1+4+4”产业体系,即邮轮经济特色产业,新材料、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四大先进制造业,互联网平台经济、软件信息与大数据服务业、建筑科技服务业、节能环保服务业等四大生产性服务业,体现出成规模、有集聚、发展快的特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在改造提升钢铁等传统制造业的同时,加快培育新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5.8%,集聚了发那科机器人、海隆石油、美钻能源、重型燃气轮机、中船、华域汽车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服务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吴淞口国际邮轮母港接靠艘次及接待出入境游客稳居亚洲第一、全球第四,邮轮产业加快向上下游延伸。科创中心重要功能区建设加速推进,成功创建张江高新区宝山园,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围绕三条轨道交通线打造“1号创新带”、“3号创业带”、“7号创意带”,培育石墨烯、超导电缆等研发平台建设,集聚微盟、爱回收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加快推进区企合作,与招商局集团、宝武集团、中船集团、中国能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百安居集团、临港集团、中集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签订区企战略合作协议,一批合作项目积极推进。推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对接,上海“双创”投资母基金、遨问新材料基金等落户宝山。上海钢铁交易中心、上海钢联等项目不断壮大,上海钢联向世界输出首个中国钢铁价格指数,宝山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产业互联网集聚地。
  新跨越:产业调整效果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以钢铁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经济在宝山得到快速发展,港口物流、集装箱储运、加工贸易等产业较快增长。近十年来,宝山已进入老工业基地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工业经济进入调整转型期,房地产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业等拉动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助推区域经济活力迸发、稳健前行成为宝山经济的重要支撑。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