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静安寺街道第四届社区&商圈文化艺术节启动

2018-12-18 15:02:07发布59次查看

据静安区消息:12月11日,静安寺街道第四届社区&商圈文化艺术节在中福会少年宫正式启动。本届文化艺术节以聆听上海声音,传承海派文化为主题,围绕共同的文化基因、共同的文化记忆和共同的文化自信三大版块,全面展示静安寺街道寻找共同历史记忆、弘扬海派文化的实践与成效,吸引了近百位商圈白领和社区市民的热情参与。副区长鲍英菁以及静安寺街道、上海市文联艺术中心、区文化局、区体育局、区社建办、区社团局、区卫计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回顾共同的文化记忆
  在嘉道理公馆,宣传片《美丽静安》正式发布。该片全面展示了2018年以来静安寺社区围绕社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治工作的系列成果,以及社区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据悉,近年来,静安寺街道围绕文化共同体建设这一主题,多方整合社区资源,推动文化场馆与社区生活共生共融,为社区居民与商圈白领提供多元化文化服务,共惠及33幢楼宇4万多白领,活跃了近271支文体团队。
  为表彰一批对社区文化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艺术家与文化共同体成员单位,静安寺街道授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任桂珍、国家一级导演张远文等7位老艺术家文化共同体共同之星的称号。同时,街道负责人为中福会少年宫颁发文化共同体证书,宣布中福会少年宫与静安寺街道正式结为文化共同体。
  今年,街道深挖静安弄堂文化,梳理社区文化脉络,编辑出版了两本以老照片、老建筑为主题的图书——《静安·时光回眸·仍在》、《静安·历史瞬间·记忆》,并在活动现场正式发布。这两本书用文字和图片将一幢幢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以及一位位历史名人的风雨历程娓娓道来,为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老建筑又一次赋予新的生命和活力,同时也展示出静安寺街道辖区内居民的生活风貌与社区文化历史脉络。活动中,国家一级演员梁波罗还带领4位专家文保志愿者,共同宣读文保倡议书,向广大市民发出保护历史优秀建筑、不可移动文物、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倡议。
  记者了解到,静安寺街道辖区内85%的面积均属于风貌保护区,有近百栋历史保护建筑与不可移动文物。自作为区文保工作试点单位以来,静安寺街道从网格化、专业化、智能化三个方面健全文保工作机制。今年对区域内48个非遗址类不可移动文物安装了305个文保卫士,全面提升监测水平。同时,组建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三保志愿者队伍,实现对不可移动文物巡视的组织化与制度化。此外,还面向全市开展非遗日文保建筑市民体验活动,打造人文新地标,以文商旅体联动开展文化弄堂微旅游,在守好海派文化老家底的同时谋求弄堂文化的新发展。
  找寻共同的文化基因
  开幕式当天,静安寺街道还为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上海style音乐会。社区特色文艺团队纷纷登台献艺,老上海歌曲串烧《梦回百乐门》魂回上海滩,仿佛瞬间来到魅力四射的百乐门。女高音《不忘初心》以激情澎湃的红色之音,唱响一曲红色文化之歌。海派舞蹈《圆梦》则让观众们欣赏到了曼妙多姿的舞曲。由静安寺街道机关工作人员和商圈白领工共同演绎的旗袍秀更是带来了衣美人娇的视觉享受。在旗袍秀《水印江南》中,一袭袭旗袍宛如古典的花,将现场观众带入到江南的别样风情之中。
  一台老式留声机,流淌出阵阵美妙的老上海音乐,将人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80年代的上海……在互动展示环节中,静安寺街道呈现了数件历史文物与保护建筑的风貌。市民可以通过现场观赏上海传统建筑与手工艺,进一步加深对海派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不少市民还拿出了手机,通过扫描二维码,与这些独具特色的老物件进行互动。与此同时,海派清口、老街、美食等多重海派文化也在活动现场进行展演,让大家可以近距离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艺术节还特别开设了十余项文化体验活动。市民不仅可以体验围棋、茶道等中华传统文化活动,还可以参加咖啡品鉴、妆发造型等现代时尚文化课程。作为全国围棋之乡,街道还在本次艺术节中,面向商圈白领和社区儿童开设围棋公益课,展示社区学校和商圈白领学院建设的丰硕成果。
  据悉,社区&商圈文化艺术节是静安寺街道重点打造和培育的一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举办四年来,已成功开展了近百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挖掘和提升了静安寺社区文化的品质和内涵,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