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上海市文教结合2018年工作要点》指出:要扩大非遗校园传习的广度和深度。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非遗学习、传承队伍,12月13至14日,杨浦区社区学院与上海开放大学、杨浦区教育局、上海复旦科技园进修学院合作,举办“棕榈叶编织”非遗志愿者讲师培训。
“棕榈叶编织”是市级非遗项目,也是杨浦区社区学院建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研培训基地的课程之一。在网络报名和社区学校组织报名的基础上,学院选择了60名来自全市各教育单位以及杨浦区社区学校的老师参加培训。邀请传承人叶邦叔老师为大家讲授棕榈叶编织的起源、发展、流派及文化内涵,并学习蚱蜢、神仙鱼、螳螂、青蛙等动物的制作。虽然天气寒冷,但学员们热情高涨,互帮互助,其乐融融。二天过后,60名学员均获得了培训证书。许多学员事后表示,这是一次难忘的培训,感谢主办单位的精心组织,感谢叶老师的精心讲授,他们会将所学技艺带到学校,丰富拓展课程和社区学校课程的内容,使小朋友们和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关注非遗、传承非遗。
在杨浦区教育局和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前期沟通,此次培训被纳入杨浦区中小学(幼儿园)“十三五”教师培训课程,完成培训的7名杨浦区中小学教师可以得到相应的学分。相信这对在校园推广、传承棕榈叶编织这一非遗项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