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保障老年人幸福晚年
2018-12-14 13:35:00发布592次查看
截至去年底,崇明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3.7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5.20%。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今年以来,崇明区坚持“9073”养老服务模式和“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开展各项为老服务工作。那么,年初时定下的各项重点工程节点进度计划表如今完成得如何了?
近期,建设镇养老院改造工程快要竣工了。眼前这座崭新楼房,白色墙面,搭配红棕色木质结构,充满古风韵味,廊檐和围栏则是原木结构,围栏前设置了一排座椅,既美观又实用。一楼的房间内部,整洁美观,宽敞明亮;独立卫浴间内设备齐全,房间还配备橱柜、空调等,以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记者了解到,这里原先是建设镇敬老院的一幢废旧小楼,长年闲置。
建设镇敬老院院长倪联东:“原来我们这个床位设施设备,包括消防通道还有卫生间、房间都没有,所以说我们这个床位只能看不能住,所以一直闲着。正好这次政府有这个项目给我们改造一下,我们感觉特别满意”
眼看着敬老院焕然一新的老人们,内心也是十分喜悦和期待。
老人:“蛮好的,以前是老楼房,现在是新楼房,变得很好的,我想搬过去,新房子里开心”。
老人:“想搬进去,开心地享清福了”。
建设镇敬老院从今年8月份开始动工改造,改造内容不仅包括上下共计600多个平方的居住新楼,还新增了绿化、健身设施,院内部分走廊也重新翻修,整个敬老院面貌一新。
建设镇敬老院院长倪联东:“现在我们增加了40多张床位,以前我们老人这么多需求但是我们满足不了,现在增加了40多张床位,这是一个部分,第二个,让老人感觉住新房子特别高兴,环境面貌改善了,老人心情舒畅”。
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今年崇明区共计改造农村薄弱养老机构11家,除了建设镇以外,还有绿华、庙镇、新河、竖新等多个乡镇。
区民政局副局长杨中健:“薄弱养老机构的改造呢,也是今年重要的实事项目,工程量大,工期又很短,在相关部门,各养老机构以及我们乡镇的共同努力下了,也是圆满地完成了今年的任务”。
今年崇明区还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床位建设,不断加大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力度,其中新增多家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老年人助餐点等,到今年底,全区每个乡镇都有一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每天午后,坐落于大椿村的竖新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里都格外热闹。老人们有的在多功能厅里观看电影,有的在舞蹈室里排练跳舞,还有的在阅览室读书看报。
老人:“我平时来这里看看书跳跳舞唱唱歌,我们老年人都喜欢到这里来的,真的好”。
老人:“看看书,看看健康保健书籍对身体好,还有看看他们跳舞,这里活动蛮多的,一天到晚一直有人的”。
据了解,这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占地约1100平米,包括日间照护中心,阅览室、助餐点、多功能厅等,大椿村村两委有专人对这里的运行管理指导。
大椿村党支部书记浦松杰:“包括我们平常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还有就是我们各个功能室开放,组织老师过来上课,并且我们有专门的一位志愿者,7*8小时在这边为我们的老年人在这边服务”。
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将村里资源整合利用,里面涵盖了大椿村一门式服务大厅、村卫生室、慈善超市等。
大椿村党支部书记浦松杰:“这个主要针对他们退休以后申请低保低收入,医疗,或者说是各方面的一个方便,然后还有为我们以后深一步为老服务中心的基础的打造”。
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崇明养老工作始终坚持目标建设、项目运作,坚持整合资源、汇聚合力,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以及行业监管体系等多方面的建设。
民政局副局长杨中健:“明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进日间照护中心、长者照护之家、睦邻点以及社区老年人助餐点等一系列的为老服务实事项目,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