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金山报出来了么,哪家单位比较慢的,要抓紧推进,亮亮红灯。”金山区水务局副局长张日新在区河长办检查工作时说道,这指的是每周在金山报上刊登的全区消除劣v类(含黑臭)水体进度统计汇总排行榜。
图片说明:金山报每周刊登《金山区消除劣v类(含黑臭)水体周进度统计排行榜单》
今年以来,金山区逐步完善治水推进机制,明确考核排位、水质通报,每周以金山报、水质通报等形式向社会,向河长公布,通过创制高质量的评价和监督体系,引导镇村级河长把治水工作主要精力放在平时。全区不少镇河长办主要负责人在看到水体周进度排名榜都会有些坐立不安,形成了“比、学、赶、超、帮”治水竞赛氛围。
“因为在治水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我们通过这个考核排名榜通报来触及到各级河长们的‘敏感区域’。如果治水工作稍有松懈,排名榜上进度肯定会落后。”金山区河长办负责人朱辰寅说到。
把金山区消除劣ⅴ类(含黑臭)水体进度公开,不仅是监督机制的一种创新,也是顺应百姓群众对水环境改善的期待,对治水进度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排名是将压力化成动力,倒逼地方政府尤其是河长切实履行河道治理与保护的责任。
金山区水务局副局长张日新表示:持续发力、精准实施。2018年以来,金山区提出“2018年全面消除河道黑臭,消除292条劣ⅴ类水体”的治水目标,形成任务清单,创新工作方法,将《致河长一封信》作为全区治水工作的晴雨表、信号灯,发放范围实现区、镇、村三级河长全覆盖;确定每月“治水三个专题行动日”,即每月5日河长治水行动日,15日为申报销项行动日,20日为考核消劣河道验收行动日;成立“治水人故事宣讲团”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进行巡讲以及版面巡展和视频巡放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治水人典型事迹和治水成果。
在公示、通报制度等推动下,全区上下治水热情高涨。今年金山区有力推进292条劣ⅴ类水体(含黑臭河道)消除工作,超额完成357条消劣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