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不进留不住、融资难融资贵、政府扶持政策“信息不对称”......最近,金山区区委区政府各部门深入民营企业开展大调研,梳理出这些民企“成长的烦恼”。为了解决这些影响民营企业“营商体感”的难点和痛点,金山区的“金”牌“店小二”推出了九道服务企业的“功夫菜”。
4道前菜解决民企“成长的烦恼”
强法治,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增强市场投资信心。金山区完善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健全现场立案、网上立案、二维码扫码自助立案、跨域立案相结合的立体式立案格局。
搭桥梁,破政策“信息不对称”。政策信息“茫茫多”,如何众里寻他挑出最适合自己的政策?金山区在市企业服务云上设立区企业服务旗舰店,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诉求处理、资源信息等服务,已有10家区内第三方专业机构在云上开店,共发布11项服务产品。
牵红线,助企业产业链对接。产业链上的企业明明近在身边,却舍近求远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找合作商?为帮助企业“遇上对的厂商”,金山区依托区经济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企业供需数据库,促进企业间产业链对接。同时,举办企业家下午茶活动,将税收法规、经济信息、管理理念等传递给企业家,也为企业家们搭建相互认识、熟悉的平台。
架天线,积极向上为企业争取政策。在大调研中,金山区经委发现上海寺冈电子有限公司对外资研发中心创建有浓厚兴趣,却不知道从何着手。区经委积极对接市商务委外资处,争取了市级部门支持。市商务委对企业研发能力、技术水平、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和指导。市、区外资部门又针对企业具体情况,采取蹲点调研方式,对企业具体条件、材料要求、申报流程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最终,寺冈电子被市商务委认定为外资研发中心。
5道硬菜助力民企健康发展
代跑腿,“店小二”全程代办。为了当好“店小二”,金山区开展“企业全程代办服务”,建立区领导联系企业制度,由1名区领导、1名部门负责人、1名镇(工业区)负责人组建服务团,每季度至少走访1个重点项目和1家重点企业,及时协调反馈对接。
撑创业,设立创业扶持资金。金山区连续多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投入超过1000万元的财政资金对企业、团队项目进行扶持,最终表现特别优秀的创业团队还将叠加获得最高50万元/项的资金支持。对脱颖而出的项目,政府引导基金、银行以及创业投资机构等深入对接,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叠加上海市科委提供的“科技履约贷”及“微贷通”政策,为符合条件的轻资产企业提供无抵押银行贷款。
引人才,金山工业区每年拿出3000万“引凤”。金山区工业区今年出台了《金山工业区产业人才购房、租房补贴实施办法(试行)》,设立“人才安居专项资金”,每年列支3000万元,对园区优秀产业人才开展安居补贴。符合条件的园区人才最高可获购房补贴50万元,租房补贴最高可获每月2000元。为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园区与12所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开展“订单式”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提速度,建立“即时受理”机制。建立“即时受理”机制,对适用简易登记程序的企业住所变更、名称变更、分支机构设立注销、非特化妆品备案、食品经营许可延期换证、特种设备开工告知等21类66项许可审批事项实现“现场受理,当场发证”,办理时间30分钟内即可完成。同时不断拓展“全程网上办理”和“网上受理”服务。
注资金,“金10条”支撑实体经济。今年10月,《金山区关于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发布,意见主要涵盖10项政策内容,包括鼓励企业改制上市(挂牌)、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引导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引导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等,简称“金10条”。同时,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上海金山科技金融服务站”目前已拥有500多家企业会员,累计服务企业300多家,每年解决企业融资需求近2亿元。
除了推出服务企业的“功夫菜”,为了当好这个金牌“店小二”,金山区区委书记赵卫星和区长胡卫国最近也深入民营企业,通过交流座谈与实地调研为企业解决难题——
日前,金山区委书记赵卫星主持召开了区民营企业座谈会,与21家民营企业代表深入交流,听取民营企业家对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赵卫星表示,政府部门要当好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树立“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理念,着力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金山区区长胡卫国也先后前往金山工业区、金山第二工业区及张堰工业区调研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胡卫国表示,一方面,企业要相信政府有能力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在产品结构上再调整、在技术上再优化、在市场上再开拓。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精准对接企业痛点,帮助企业尽快解决发展上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