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健身房教同伴练习被赶:因为太专业了 像“黑私教”

2018-12-9 5:13:56发布54次查看

在半小时的指导练习后,琳琳(化名)和她的同事,被强行叫停了健身活动,并被赶出了七莘路一家健身房。理由是琳琳的指导过于专业,看起来太像个“黑私教”。
“我是第一次来,这是我的同事,我们之间没有利益关系。”琳琳试图为自己解释。但是,在周围的健身教练看来,这个解释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该健身房的会员合约上早有规定:“本公司不允许会员之间进行的一切盈利或非盈利的陪练、示范。”
“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驱赶‘黑私教’,会员之间常规的互相帮助,我们是不管的。”对此,该连锁健身品牌的新闻发言人如是解释。据悉,不允许推销、授课等“黑私教”行为,是健身圈内不成文的潜规则。
到底什么是“黑私教”,什么又是会员间的相互帮助,两者的区别,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判定标准。上海部分连锁健身品牌健身房不允许会员间陪练、示范合理吗?记者日前就此展开探访。
相约健身被赶出健身房
琳琳是个不折不扣的健身发烧友。她有女孩子难得一见的强壮臂膀和马甲线。因为爱好健身,大学三年级时,她就成为了一名兼职健身教练。毕业后,她更不顾父母的反对,成为了一名专职教练。
然而,随着心态的变化,前不久,她离开了自己心爱的私教岗位,成为了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开始新工作后,同一个办公室的小伙伴知道她擅长健身,纷纷来找她学习讨教。外向活泼的琳琳,从不吝惜分享自己的经验。
11月末的一天,一个同事告诉琳琳,自己办了健身卡,但不懂得如何使用健身房里的器材,想请琳琳教教她。琳琳欣然同意。当晚下班后,她专程陪同事到了其办卡的一家健身房,为同事一一示范健身器材的使用方式。然而,刚示范到一半,琳琳和同事突然被几个健身教练打断了。这些健身教练告诉琳琳,他们觉得她的行为很可疑,像是“黑私教”。
所谓“黑私教”,是健身圈子对那些不经健身会所同意,即在健身房内对其他会员进行盈利性指导的私人教练的统称。健身圈子认为,“黑私教”的存在会扰乱健身会所的正常秩序,将健身房引入不必要的纠纷之中。
琳琳试图解释,自己并不是“黑私教”。她举证,其一,她是第一次来这家健身房;其二,她只是在教一个人;其三,她和被教者是同事关系。
然而,无论她怎么解释,健身房里的教练就是不听。健身教练认为,琳琳的指导非常专业,且自己几乎没有练习,行迹非常可疑。围着琳琳的健身教练告诉她:“如果你能在我们的注视下继续练习,你就继续练吧。”
无奈之下,琳琳和同事只能终止这次锻炼,离开健身房。
拉高“黑私教”认定条件
“有个会健身的朋友,竟成了件错事。”琳琳很丧气地说。
她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曾经的圈内人士,她能理解健身房不喜欢“黑私教”想法。“黑私教”的存在,会直接威胁健身会所本身的私教生意,更容易将健身会所带入不必要的争端中,扰乱会所的正常经营秩序。
每个健身房都有自己一套判断“黑私教”的方式。“比如一个人如果重复定时、定点的对他人进行指导,但是自己从来不练的话,那就很有可能是‘黑私教’。因为健身爱好者都很珍惜自己的健身时间,不太会愿意将大块时间花在其他人身上。”琳琳说。“但是,我那天是第一次去。”
琳琳认为,这家健身房人为地拉高了“黑私教”的认定条件,将会员间相互指导的空间缩减到极少。
该会所的一条规定,似乎也印证了琳琳的观点。该会所在其会员合约中强调:“为保障会员公平的使用各种器械及保障会员安全,避免运动损伤,本公司不允许会员之间进行的一切盈利或非盈利的陪练、示范。”
也就是说,即使琳琳出示的证据足以证明她和朋友之间没有利益关系,她们之间的相互指导,依然不符合该会所合约的规定。
“黑私教”判别全凭经验
12月6日,该连锁健身品牌的新闻发言人,再次向记者解释了这一条款。他告诉记者,对于该条款,他们的操作规则是:如果非会所工作人员在店内营销授课,那么,会所会将其认定为“黑私教”,并将其请离;如果有人以“一对多”的形式,对其他人进行明显的教授行为,那么,他们也会将其认定为“黑私教”,并请离。但是,如果只是会员间只是一对一的相互指导,他们不会做过多干涉。该新闻发言人强调,如果琳琳下次进入健身房还继续教同一个人,这样的行为他可以接受。但是,他同时指出,在当时的健身教练看来,琳琳的行为非常像“黑私教”,同时该店当日并未给琳琳办理体验卡。
“我当日团购了体验券,并在前台抵押了身份证。但是,由于团购券的问题,进入时前台没有给我办卡,出来时,对方也没有给我办卡。”琳琳说。
琳琳的遭遇似乎与该连锁健身品牌的新闻发言人解释的规则有些差异。记者发现,类似的差异并非偶发。事实上,判定谁是“黑私教”,或者说,何为会员之间的“教授行为”,完全由健身房凭经验判定。
此前的12月4日,记者和琳琳一起来到该连锁品牌健身房某分店,尝试将琳琳和其同事的行为重复了一次,然而,在这个健身房内,尽管有工作人员驻足打量,但无人对此次的指导进行阻止。
除了该品牌健身房外,上海的其他连锁健身品牌,对于如何界定会员间的“指导行为”评判也十分模糊。这些品牌健身房的相关经营人员都告诉记者,健身房内不允许会员间相互指导的“黑私教”行为,但到什么程度才是“黑私教”行为,健身房的定义各不相同。
“你不要太张扬喽。”当记者提出,是否可以请有经验的朋友,在健身房内对自己进行指导后,一家大型连锁品牌的工作人员如是回答。“这个有点类似‘黑私教’的,你低调一点,别人不会管你。”
在网络平台,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曾被误认是“黑私教”。有网友抱怨,自己因为练得专业,口才又好,曾被健身教练认定为“黑私教”。
禁止会员间相互教授,合理吗?
对于是否应该叫停会员间的相互教授行为,不同人持有不同的想法。
部分健身爱好者认为,纵容“黑私教”行为,会导致大量“黑私教”带学员到健身房练习,挤占有限的健身资源。同时,未经健身房认可的私人教练,容易存在资质不明的情况,易给健身者带来伤害。由于是否盈利很难判定,全面叫停不失为一种办法。
然而,也有部分健身者认为,禁止会员间相互教授,本质是因为健身房想要保护自身的盈利空间。健身者购买健身卡的目的在于使用健身场地,而非购课。完全禁止会员间相互教学,无形中缩小了健身者的选择范围,使得健身者要么只能靠自己摸索使用器械,要么只能靠买课学习。
不合理vs合理
不合理说:会员间互相指导示范,不必然会导致运动创伤合理说:如果造成人身伤害,商家有可能承担侵权责任
上海扬远律师事务所王扬律师认为,健身会所以“保障公平使用器械,保障安全,避免运动损伤”为由,禁止会员之间相互教学并不合理。因为会员之间互相的指导示范,并不必然会导致不公平使用器械的结果,也不必然会导致运动创伤。
如果健身会所能够对健身器械的危险系数进行标明和区分,那么,一些危险系数较低的器械,其使用方式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有经验的老会员完全有能力指导示范。
而上海君悦律师事务所王俊杰律师,在认可消费者具有自主选择权的同时,站在商家角度,解释了该条款存在的合理性。
他认为,商家有确保消费者安全的义务,如果未经商家许可的私教、陪练错误地教导消费者使用健身器材,从而造成人身伤害,那么商家有可能会被消费者以《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告上法庭,并被要求承担侵权责任。
他提出,想要同时满足消费者的自由选择,又满足商家安全保障义务,需要商家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合同,将利和弊讲清楚,供消费者选择。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