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期间沪公安边防总队远离城市繁华确保城市安全
2018-12-9 5:04:45发布56次查看
11月12日上午,10名边防官兵携带各类装具乘坐船艇,从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向三甲港返航,经过约1小时航程,他们挥舞着“青年突击队”旗帜抵达港口,完成为期1个月的无人岛驻守任务,标志着上海市公安边防总队进博会安保画上圆满句号。
在北起崇明岛,南至金山嘴,海岸线长达612.48公里的上海边防一线,边防官兵远离城市繁华,日夜坚守,确保城市安全。
实战模拟寻短板
实战需要什么,练兵就练什么。针对进博会边防安保特点,上海市公安边防总队边防支队在前期设置训练课目时再三研究,除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集中训练外,还精心设置以执勤卡点、大型企业、港口水闸、交通要道等重要目标为背景的演习课题,通过“红蓝对抗”方式让官兵在实战模拟中角色互换、寻找短板、提高能力。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机动中队的战士平均年龄只有22周岁,是各类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尖刀部队”。他们每周除完成10公里长途奔袭、小组协同、障碍攀登等常规课目外,还需根据任务特点开展针对性强化训练和突发情况应对测试。在400米障碍训练场上,机动队员们在壕沟、矮墙、高板跳台、独木桥等障碍间穿梭,冲过终点后还需完成“穿针引线”的附加任务。“高强度障碍冲刺后,将棉线穿过绣花针,考验的是战士们在实战中的稳定性和自我调适能力,只有时刻保持头脑冷静,才能沉着应对各类警情。”机动中队中队长唐玉龙说。
智慧警务织天网
上海边防辖区沿海船厂企业多、港口码头多、船舶停泊点多,治安防控难度大。边防总队借助“数字边防”管理系统在沿海一线架起“全覆盖、全对接”的治安防控信息化平台,实现“可视化、远程化、实时化”管理。
“嫌疑人已进入我辖区!人像识别系统捕捉到位!已锁定嫌疑人!无人机正在进行监控和跟踪!”在堡镇港边防派出所勤务指挥室内,官兵们正在进行“数字边防”系统演练。移动布控球、车载图传设备、数字集群电台、无人机追踪、移动侦测、人像识别、全景地图等成为官兵巡逻管控、调查取证及案件侦破工作的利器,实现重点人员人像比对、无人值守侦测、全景地图研判等全新警务功能。进博会安保期间,“数字边防”系统共捕捉到重要视频和图像线索179条,辅助完成港口渔船检查76艘次,发挥了传统警务无法达到的工作效能。
海湾边防派出所官兵在移动警务室内进行辖区实时图传和数据比对,为指挥中心各项部署提供动态数据,实现重点路段灵活调度警力,及时进行疏导和管理,将以往平均分配、相对单一的警力配置模式逐渐向数据支撑、科学分配的勤务模式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为游客带来更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重点目标严管控
在浦东国际机场沿海一线,有一望无际的海堤线和一人多高的芦苇丛,三甲港边防派出所官兵除了做好机场、码头停靠船舶的检查,还必须严密做好机场外围的安全巡防。他们有时需钻入灌木丛查看,有时需要在壕沟间攀爬,每次巡逻完,官兵们被风沙堵住耳鼻,甚至会因为客机频繁起降的噪音造成长时间耳鸣。
孤悬杭州湾畔的大金山岛是金山嘴近海战略要地,也是出入金山嘴港口的必经海域。“因为没有淡水取水点,饮用水需依赖每天运送上岛。”金山嘴边防派出所驻岛警官虞捷说,“在岛上还要克服各类蛇虫的袭扰,有些带有毒性。”在进博会安保期间,边防官兵和护岛员在大金山无人岛驻岛,组织官兵每天巡逻勘察,对岛屿的关键部位和地形地貌进行记录,确保无人岛屿在管在控。
巡逻一圈的距离相当于一次全程马拉松,青草沙水源地每天供应上海70%的居民用水。青草沙边防派出所的官兵们熟练驾驶着巡逻艇在青草沙水面飞驰,巡逻艇随着风浪在江面跳跃式前进。还未入冬,已有战士皮肤干裂、感冒,他们警惕的目光透过目镜巡视芦苇荡和湿地的每个角落,24小时维护着市民用水安全“第一道关”。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