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从钢渣堆场到绿色公园,一个老吴淞拍下的11年宝山变迁

2018-12-4 12:29:50发布47次查看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录片展播
四十城四十年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由全国40家电视台共同摄制40集大型纪录片《四十城四十年》顺利完成,自12月1日起在40个城市电视台同步播出。宝山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潮涌吴淞口》,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宝山从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不断转型发展的辉煌历程。向砥砺奋进的改革者,致敬!
潮涌吴淞口(二)
钢渣堆场变形记
前情提要:1978年12月23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同日,宝钢工程打下第一根桩,开启了中国钢铁工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里程。依托宝钢,宝山迈开了跨越式的前进步伐。上世纪八十年代,宝山已经成为国家重要钢铁生产基地之一。然而,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宝山也出现了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
灰色难题
从1978年起,大量钢铁配套企业在宝山兴建。上世纪八十年代,宝山已经成为国家重要钢铁生产基地之一。2000年,全区工业企业达到4226家,形成了以冶金延伸业为主的优势产业。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宝山也出现了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当时,宝山的吴淞工业区,聚集了以冶金、化工为主的工业项目,生产活动产生的废气烟粉尘,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仅占上海市总面积0.33%的吴淞工业区,粉尘排放量却占了全市总排放量的24%。
钢渣废墟
吴淞口的江岸边,有一片约为50公顷的滩涂湿地。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周边钢厂炼钢产生的废钢渣都被堆积在长江边上,积年累月,钢渣成山”,对长江、黄浦江及周边地区产生了直接的污染。
周信荣是一位老吴淞人。1994年,老周作为返城知青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然而,家乡却变得有些不认识了:大烟囱呱呱冒着烟,是黄的。街上似乎都有硫磺的味道,每天家里的桌子上都有一层灰,一种带着金属的发亮的灰。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一度成为居住在吴淞一代的居民的口头禅|
喜欢摄影的老周买了一台尼康相机,准备多拍点家乡的自然风光。朋友们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说你们宝山吴淞不就是烟囱多吗?集卡多吗?这些有什么好拍的?
绿地焕新
2000年,宝山的吴淞工业区作为上海重要的产业调整地区,迎来了长达十多年的环境综合整治,一大批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项目纷纷关停。
从那时起,宝山这座钢城开始了一场绿色革命。在注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对生态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法律保障,每年新增近200公顷公共绿地,探索走一条从环境污染重工业区到绿色环保滨江新区的建设之路。
在这场绿色革命中,吴淞口江岸边的这片湿地也重新焕发了生机。2000年以后,房地产市场高歌猛进,一些房地产商想在这里造别墅,是要眼前的经济利益还是要长远的生态效益,宝山做出了抉择。
经过几年的建设,2007年,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正式落成。
老周的家离公园非常近。每天清晨六点,公园一开门,就迎来了结队成群的居民和游客。周信荣就是其中的一个。
老周和摄影发烧友们发现,这里是一个拍摄吴淞口自然风光的好地方。原生态的滩涂湿地,和长江口特有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河口湿地景观。目前,公园里被拍摄到的野生鸟类已多达144种。
这天,老周和朋友们约好在这里拍摄翠鸟。不巧的是,刚坐下没多久,天空就下起了雨。老周并不着急,对于专业拍鸟的摄影爱好者来说,耐心等待是最基本的功夫。
周信荣拍摄的翠鸟照片
11年来,老周天天在公园守候拍摄,创作了不少让他感到满意的摄影作品,成为宝山摄影协会的中坚力量。随着生态的改善,吴淞口江边的野生鸟类越来越多,老周还成为了公园里的野鸟保护志愿者。
绿色滨江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