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黄浦新闻

瞄准民生热点难点 力促城市管理精细化

2018-12-4 0:00:00发布69次查看

今年6月,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恭房小区的居民们迎来了他们盼望多年的一件喜事:5号楼、6号楼加装的两部电梯竣工并投入使用。这是黄浦区实现的首个老旧住房加装电梯项目。老房能加装电梯,提升了住在其中的老年居民的生活品质,但过程曲折、故事多,除了居民和相关部门的努力,老居民说“也离不开区人大这一重要推手”。
   无论是“追求高质量发展”,还是“创造高品质生活”,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城市管理都不可或缺。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努力做好“穿针引线”工作,将各种力量捻在一起穿过小小的针眼,形成一股绳精准发力,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推动老房加装电梯打破政策瓶颈
   这两年,上海老房加装电梯的案例不少,全市已立项或已建成的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有45台。在黄浦区,许多住在老房内的老百姓对加装电梯的期盼也很高。瞄准这一民生热点、难点,去年,区人大常委会发动代表们深入一线、走访选民。代表们在广泛听取选民意见后,将老年居民群众迫切要求加装电梯这一期盼和托付带到了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发现,除了加装条件受到限制、居民意见难以完全统一等因素之外,加装电梯项目的立项、审批、施工过程较为复杂,没有明确的流程和牵头部门,居民对具体业务“一头雾水”。为此,孟国庆、孙求生、钟赤兵等代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在老居民大楼加装电梯工作的建议》《关于简化老公房加装电梯审批程序的建议》和《关于建立黄浦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一口受理”便民措施的建议》。针对这些代表建议,区人大常委会与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沟通,并马不停蹄地对区房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走访,提出要简化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审批流程,得到了相关部门积极响应,为老房加装电梯审批提速打下了基础。
   代表们积极参与老房加装电梯实施工作,推动实施过程中难点、堵点的打通。加装电梯工程项目复杂,孙求生代表主动承接这一项目;恭房小区加装电梯项目中涉及绿化改造工程,张沈代表说服所在集团基金会,由基金会为绿化改造出资,降低了居民的经济负担;居民的意愿决定了加装电梯项目最终是否能够实施,张旻静代表主动支持业委会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区人大城建环保委则多次组织有加装电梯意愿的小区居民赴外区成功加装电梯的小区现场学习参观。
   首部老房加装电梯运行了,居民赞不绝口。黄浦区相关部门在区人大常委会等推动下梳理出老房加装电梯审批流程并进一步简化,编制出《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实施流程图》《加装电梯指导手册》发放到居民区与相关部门,用图表等形式帮助居民及相关部门了解加装电梯的整个实施流程,以推动更多加装电梯项目的实施。
   促进城市安全防范长效管理
   “年近九旬的优秀历史建筑,外面看着是雄伟华丽的英式建筑,没想到里面却是狭窄逼仄的内廊、咯吱作响的旧木地板和摆放在楼道的灶台及老物件。”一位区人大代表在调查外滩街道一高层大楼时感慨地说道。今年5月,区人大法制、内司委召开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座谈会。会上,外滩街道工作人员反映该大楼消防主体责任过于复杂,导致消防安全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这一难题当场引起了与会的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伟鸣的深切关注和高度重视。没过几天,王伟鸣就带队赴大楼进行暗访调研。暗访老旧大楼是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城市公共安全及风险防范专项监督的一个缩影。城市公共安全是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也是政府部门应该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一个社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机制,反映了这个社会整体的文明水平和综合的竞争能力……黄浦区是上海的“心脏、窗口、名片”,居民群众对黄浦区公共安全的感受度和满意度,直接影响着对上海这座城市的评价。今年,围绕公共安全及风险防范主题,区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专项调研:深入一线社区暗访调研,监督相关部门补上短板,提出建议意见,促进城市公共安全及风险防范的长效管理。
   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后,区人大常委会与公安分局就监督重点、监督方式、时间节点安排等做了充分的沟通。结合黄浦区作为中心城区的实际情况,区人大常委会将监督重点确定为“三合一”场所及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节假日(景区、大型活动)大客流应对两大方面,并把此次专项监督工作列入今年常委会主任会议议题,常抓不放。
   除了暗访老旧大楼、“三合一”场所,黄浦区的甲级写字楼和高档住宅楼也成为高层消防安全防范的重点对象。调研中发现,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不只是公安分局消防支队一家之责,还涉及房管部门、街道等,更直接关系到物业公司、业委会、居委会以及广大业主。一些经济基础比较好、产权清晰的小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之间紧密合作,高层消防工作进展顺利,消防设备更新维护及时,业主消防安全意识较高;一些经济基础比较差、产权不清的小区和老旧高层住宅,消防安全隐患则较为严重和棘手。
   区人大触角敏锐、观察细致,他们的调研还关注到黄浦的一些“特殊情况”:如城区“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呈现出建筑工地、动迁基地、二级旧里、高层建筑、地下空间、人员密集的大型综合体建筑、低端商贸市场、餐饮场所“八个多”的特点;又如,“群租”、违法建筑、“居改非”等城市管理顽疾,“日租房”“私人影院”“胶囊旅馆”等新生事物不断冒出。对这些问题,区人大均向相关部门一一指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安而不忘危、防患于未然,及时消除高悬的‘堰塞湖’,少些怕麻烦才能避免大祸患。”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冲说。
   为智慧城市建设找到民生落脚点
   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一根“绣花针”,也意味着需要以法治化、智能化、标准化的手段,促使城市管理精准有效。区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智慧城区建设情况,将智慧城区列为2018年常委会监督工作重点。围绕高效透明的智慧政务、精细可靠的城市管理、普惠宜居的生活服务等三大体系建设,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牵头开展了深入调研,区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助推黄浦区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建设。
   信息技术与城区发展的深度融合,是推进城区管理精细化的基础。黄浦是商业、旅游大区,安全有序的管理压力大、难度高,需要用大数据打造智慧黄浦“城区大脑”,需要利用智能手段实现各种问题风险的及时处置。调研中了解到,目前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区管理方面的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区管理智能化应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代表建议,要进一步深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在城区运行管理中的应用,加强应用项目的运营维护和数据分析研判,全面、精确、实时地掌握各类风险动态,使城区运行管理更智慧、更高效、更安全;要加快推进城区运行管理平台建设,依托城区网格化综合管理的优化升级,加强与建设管理、交通管理、社会安防、市场监管、社区治理等平台数据的对接,不断提升一体化城区综合运行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智慧”不仅需要应用系统的良好运转,更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之间的良好互动沟通,落脚点要在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上。有代表提出,黄浦在“衣、食、住、行”“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等方面,积极开拓智慧惠民服务,但有些项目征求意见、建议的面还不够广,对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关注度还不够,这些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提高。
   调研中发现,打破“数据壁垒”、联通“信息孤岛”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难题。有代表提出建议,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认真梳理现有平台,特别要做实做强区大数据中心,着力突破条线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等共享中的技术难点,避免各自为政、分散建设、分头管理带来的巨大浪费和潜在风险,打造高效统一、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数据共享体系,让数据流通起来,充分释放数据红利。
黄浦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