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回不去了的上海8090,这50件事你还记得多少?

2018-11-30 5:34:36发布62次查看
  光阴在走,时代在变
上海80、90年代的那段时光渐行渐远!
那时候,看场电影只要几毛钱
外滩则是谈“朋友”的好地方
夏日傍晚都要到弄堂里家门口娱乐纳凉
街坊邻居聚在一起“噶三胡”
....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那个年代
拾起旧时光吧~
1、那时候,第一百货是上海人最喜欢去的休闲场所之一,当时一年的营业额可以达到一亿四千万美元。
2、那时候,买粮食、日用品,什么东西都需要配给券,买一台电视机,缝纫机或者自行车也需要有配给券。
3、那时候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车为主,一辆28大杠,是上海生活的标配,上下班时间那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真是令人过目难忘!
4、那时候火车站汽车站几乎都有卖甘蔗的,3毛钱一根!
5、1983年的一桌酒席,位于当时最高级的国际饭店,价值二三十元,茅台酒8块钱。
6、大波浪,是八十年代初上海最流行的发型,到八十世纪末这种“做头”文化才被传播到边远小镇。
8、那时候都是六天工作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第七天才是用来休息和购物的,星期天的南京路拥挤到巴士几乎无法通行。
9、在80年代之前,好像很少听说过小龙虾,而“麻小”,也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才逐渐出名的。
10、那时候,月饼也是稀缺商品,中秋节前,杏花楼里总是人山人海。
11、当年上海人最小资的“划胖”行为就是去红房子吃顿西餐。出去轧旁友是一定要去一次红房子西餐厅才能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的。
12、那时候年轻人喜欢看电影,在电影院门口买瓶塑料瓶装的荔枝水成为了时尚,就觉得很幸福了。当时的一场电影能持续播映一年。
13、那时候,这个城市还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鞋油,汽车和电梯等。上海制造也是一种经典。“上海牌卡车”是当时的驰名品牌。
14、1984年,华亭路服装市场上集中了很多外贸服装,成为当时上海的时髦发源地。
16、那时候,文庙简直是南市区小囡儿时的乐园,看完书,2块钱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多出来的钱还能去路边买一份单档。
17、那时候的摆渡,成了浦东浦西连接的纽带,在黄浦江上来去的船上还有杂技表演。
18、人民广场的滑梯至今仍然是很多人难忘的童年记忆。
19、每当春游和秋游的时候,大人们一定会在小孩的书包里放上枕头面包、红肠和红宝橘子汁。
20、那时候孩子最大的乐趣,就是花两分钱到小书摊上去租一本连环画,泡上一下午,可谓一代人的阅读记忆呢!
21、1985年落成的云霄飞车,是当时国内引进的唯一一套日制往复式双向过山车,也是锦江乐园正式营业五个月后打出的一张“王牌”。
22、1989年上海第一家肯德基在位于外滩2号的东风饭店开业,当时吃顿kfc感觉老洋气了。
23、那时候有个阶段肯德基书包特别流行,上海的大街小巷,小孩子们人肩一个肯德基书包,特有自豪感。
24、那时候在上海图书馆门前,很多人一边认真地在看书,一边在等着开门。大家是如此热爱读书,学习多么刻苦。
26、那时候理发师穿的都是白大褂,并不是现在的洗剪吹造型,时髦的姑娘在烫头发。
28、那时候每个小盆友几乎都有一件类似这样的呢子外套,你的还在吗?
29、那时候马路上就能够吃到手工棉花糖和爆米花,商贩吆喝的声音,一次比一次高。
30、1990年12月23日,中国第一个环太平洋集装箱运输网络由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建成。
32、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1993年开始运行,至今已经有25年的历史。代表色中国红。当时1号线的第一座地铁站就建在衡山公园地下。线路从锦江乐园站到徐家汇站。
33、1991年,南浦大桥成为黄浦江上的第一座斜拉索大桥,宛如一条巨龙横卧浦江之上,使上海人圆了“一桥飞架浦江”的梦想。
34、有多少人还记得全中国第一家通宵小百货店?这家不起眼的星火日夜,竟然在九十年代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沪上唯一一家24小时营业的商店。
35、1993年淮海路上出现了上海首条双层巴士线路,从老西门到虹桥路,便也是911路的前身。911穿越了整条淮海路,可谓是经过了老上海人最小资的生活。
36、1994年,人民广场竖起了一块大屏幕,这是中国最早的led的大屏幕。那时候,有很多人蓬头见面什么的,都会说一句在人民广场大屏幕下见。
37、1995年老娘舅首播,还记得那一句“珍珠奶茶真好喝”吗?后来阿庆开了小超市,那句传销一样的广告语就变成了“超市是你家,东西随便拿”。
38、金茂大厦在98年的8月28日终于正式落成,88层成为上海当时最高。
40、那时候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可以吃到“光明牌”冰砖。
41、那时候小孩子的玩具都是泡泡胶,一小管牙膏一样的包装,会配一根吹泡泡的管子。把胶体黏在一端然后吹就行了,很受女孩子欢迎的一款玩具。
42、1998年,《泰坦尼克》在内地上映,那时候太火爆了,小李子嫩的可以掐出水来。
44、那时候吴江路美食街正兴盛!一条乱糟糟的小马路,却永远人满为患。它是活在每个上海人记忆中的“黑暗料理街之王”。
45、那时候一款名为oicq的即时聊天软件正式上线,后改名为qq。多年之后,我们那些“杀马特”,“非主流”的黯然神伤都在这个软件上留下了足迹。
46、那时候烙印着“光明乳业”的盒子里会摆着一个牛奶瓶,那是属于那个年代的味道,头天晚上把空瓶放进去,送奶的工人送达替换新鲜的牛奶。
47、那时候街边吹着口哨,染着七彩头发,刘海遮住半张脸的青年们,是我们每个人青春时代的“葬爱”记忆。
48、那时候打电话是奢侈的,腰里别个寻呼机就特别拉风,马路上长着蘑菇一样的ic电话亭,先插卡才能拨号。
50、那时候上海街头,总少不了拎着篮子,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的阿婆,白兰花五毛钱一朵,栀子花一块钱一串,套在手腕上,可以香好久。
是记忆中滚烫的时光烙印
也是我们成长路上最真实的影像厅
以上这50件事你可知晓,可曾忘记......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