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区委、区政府工作研讨会进入第二天。会上,区规土局作《关于普陀区形态规划展示的报告》。
面向未来,普陀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标准管理,依托“1+4”重点地区,积极推动普陀区空间发展。
空间结构:一轴两翼
●一轴:武宁创新发展轴
●北翼:桃浦智创城、真如城市副中心,构成城市转型示范走廊。
●南翼: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长寿商业商务区,构成滨河活力带。
导引目标:依托“一轴两翼”,五个维度出发,全面推动普陀区高质量发展
影响力度
城市温度
地位高度
辐射广度
品质深度
一轴
◆ ◆ ◆ ◆
武宁创新发展轴
◆ ◆ ◆ ◆
目标和策略:
科创主导的重要发展轴
赏心悦目的景观门户段
快慢有序的入城通行道
一轴
四段
六节点
十二园
●四段:门户商办段、传统社区段、科研创新段、文化创意段
●六个节点:围绕重要的交通节点与功能节点,结合开发项目,提升硬质软质景观环境,在5.5公里长的入城段落打造具有标志性、识别感、序列感的节点景观。
●十二园:武宁路沿线的公共绿地,形成具有主题景观的活动节点。品质提升策略从城市功能、城市意象、交通组织三个方面展开,以实现提升目标。
城市功能提升
1、功能定位
武宁创新发展轴的核心诉求:基本建成引领普陀区科创能力提升的创新创业活力带、科技创新策源地、转型发展新引擎。
2、可新开发的功能性载体
武宁路沿线功能以科创办公、商务、文化创意为主导,居住功能并重。新增科创文化办公总面积156万平方米,其中科创办公60万平方米、商办84万平方米、文化创意12万平方米。
3、重点地块提升
绿化
彩化
珍贵化
效益化
5、四段—整体优化
门户商办段(万镇路——大渡河路)
1. 交通提升:下穿隧道出入口。
2. 功能提升:中环百联、中信泰富。
3. 景观要素:段落主题色彩为武宁红,色彩载体为1处景观小品、1个主题雕塑、公交站、指示牌、景观灯。
4. 软质景观:2个公园、沿街公兯绿地整治提升,行道树配置为现状法国梧桐和规划新增银杏。
5. 硬质景观:1.5km彩虹跑道、中环桥底空间优化。
6. 第一界面:围墙整治。
重点打造:中环百联项目与大渡河路隧道入口两个节点。
传统社区段 [ 大渡河路-曹杨路 ]
1. 交通提升:下隧道及地面2处人行天桥、一处过街连廊。
2. 功能提升:长征影剧院,第一酒市。
3. 景观要素:段落主题色彩(宜居黄),色彩载体为2处人行天桥、1处南北连廊、2处景观小品、公交站、指示牌、景观灯。
4. 软质景观:3个主题园、沿街公共绿地整治提升,行道树配置为现状法国梧桐和规划新增银杏。
5. 硬质景观:人行道铺装、周边公共区域铺装。
6. 第一界面:乐天玛特立面整治、曹杨新村住宅立面整治、围墙整治。
科研创意段 [曹杨路-中山北路]
1. 交通提升:地下隧道、14号线地铁站、打通真华路及地面1处人行天桥、一处地下连廊。
2. 功能提升:一是存量功能,即为传统科研院所,二是新增的科创功能。
3. 景观要素
色彩应用:智慧蓝 。
色彩载体:1处人行天桥、2处主题雕塑、1处景观小品、公交站、指示牌、景观灯。
4. 软质景观:恢复武宁公园、2个主题园、公共区域绿化提升。
行道树配置:银杏、香樟。
5. 硬质景观:人行道铺装、周边公共区域铺装。
6. 第一界面:北海饭店底商拆除、江苏饭店立面整治、武宁科技创意园立面整治、围墙整治。
重点打造:武宁科技园节点。
文化创意段 [中山北路-长寿路]
1. 交通提升:地下隧道东新路出口。
2. 功能提升:西宫。
3. 景观要素:段落主题色彩为武宁红,色彩载体为2处景观小品、公交站、指示牌、景观灯。
4. 软质景观:4个主题园、沿街公兯绿地整治提升,行道树配置为现状法国梧桐和规划新增银杏、香樟。
5. 硬质景观:人行道铺装、周边公共区域铺装。
6. 第一界面:拆除2处底商、建筑界面整治。
7 .重点打造:内环西宫节点。
交通组织优化
1、快速交通联系
武宁路地道主线为城市快速路,连接京沪不中环,地道长度3km,东新路处出隧道,距离静安寺仅3公里。隧道全线设有两处匝道,可快速到达真如、长风、长寿、曹杨等功能板块。项目投资逾30亿。
2、地面道路交通
地面道路以服务本地到发交通为主,强调南北向联系。规划打通真华路,丹巴路、杨柳青路、中宁路等多条道路,改善区内交通联系。
3、南北向人行联系
规划加强南北向人行联系,形成地面、天桥、地道、连廊相结合、多样的人行过街方式,融入周边慢行网络。新增人行天桥三处。设置南北连廊一处。
城市功能提升项目
1、中环百联城市更新
推动中环百联整街坊商办地上面积约70万平方米的整体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百联贩物广场办公楼项目(中环中心项目)更新建设,打造集甲级写字楼,众创空间、公寓、酒店、商业、金融等多元功能一体的商业办公综合体。目前深圳宝能接手此项目。
2、中信泰富科技财富广场项目
集总部办公、休闲贩物、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地标性高端综合体,开发量70万,地上建筑面积25万。建成并吸引国企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四新”竞技企业入驻。
3、第一酒市更新项目
上海第一酒市位于武宁路以北、兰溪路以西,地处真如镇的兰溪路入口处,地理位置重要,但环境较差,区政府将与相关单位联合,进行项目建设和品质提升工作。第一酒市设有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建筑面积约3.4万m2,车位约700个。
4、长征影剧院更新项目
以创意文化为核心,集孵化、路演、展示、培训、研发、生活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用地面积:6309平方米,容积率:2.0,地上建筑面积:12660平方米。
5、武宁科技园更新
作为普陀区科创要素最为集中区域,提升地区功能和产业业态,打造具有高渗透性的科创街区。其中,区城投项目,用地面积681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3835平方米,容积率3.5;久事项目用地面积5103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78605平方米,容积率3.5;百联项目用地面积1385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48475平方米,容积率3.5。
6、沪西工人文化宫
围绕打造市北重要大型文体设施的目标,保留原有的园林和湖面,推进17.45万平方米整体改造,地上建筑6万平方米,大力发展文化展示、教育培训、休闲娱乐、文化创意。预计建党100周年前投入使用。
武宁路交通环境改善项目
1、武宁路地下快速通道结合周边环境整治
设计亮点:打通真如地块道路交通,打造8处潜力地块节点开发,对沿线进行分段景观整治。
建设规模:采用隧道明挖法,全长2728m,敞开段280m,暗埋段2448m。
界面更新:
建议建筑更新
整治公共建筑
整治居住建筑
围墙界面整治
北翼
◆ ◆ ◆ ◆
桃浦智创城东部拓展区
◆ ◆ ◆ ◆
桃浦智创城
项目区位:桃浦智创城整体区域分成两大部分:核心区4.2平方公里,拓展区3.7平方公里。
发展目标:修复生态网络,促进产业升级,完善城市功能,推进桃浦智创城整体转型。实现桃浦智创城“科创门户、活力城区”的总体目标。
东部拓展区
项目区位:拓展区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北翼转型走廊核心节点区域,向西进入桃浦科技智慧城核心区,向东承接真如副中心,可承接两侧高能级辐射和发展联动。
功能定位:
产城共融的研发高地
水绿交融的生态城区
乐活宜居的健康家园
区域结构:
一带 :沿轨交11号线的普陀北翼联动发展带,串联桃浦核心区、拓展区和真如副中心;
两轴 :指桃浦核心区中央公园和南何支线沿线绿带两条大型生态绿轴;
三廊道 :呈“h”型跨越整个地区的常和路、真南路、桃浦西路三条滨水景观廊道;
四核心:指核心区的核心区智创总部核心、祁连商务核心和拓展区的同济科研核心和星云创新核心等四个产业发展功能核心。
“一廊一环” :一廊是指南何支线生态绿廊,一环为依托古浪路、桃浦西路、真南路形成的生态和功能环,串联拓展区多个生态节点和产业功能节点。
发挥集中更新用地优势,依托同济大学优势学科机遇,引入旗舰项目,带动片区提质转型;将单一办公功能延展为“创智生态圈”,多元发展,构建创新生态圈。形成“一核、两翼、一带”的产业空间结构,和城绿交融的创新乐活环境。
2、绿色发展
通过拓展区水、绿梳理,结合城市设计空间布局,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绿地系统,进一步与核心区绿网衔接,构建智创城全域整合的绿色框架。预估规划绿地面积81.2公顷,水域面积18公顷,规划理念与核心区一脉相承。
交通系统与核心区无缝对接,构建便捷通达的道路网络;依托五大轨交站点,进行高度集约、多元复合的立体开发,带动城市发展,打造智创城东部门户形象;依托绿网水系,完善公共空间体系。
4、文脉复兴
保护保留同济大学和真如电台的历史建筑,并进行有创造的更新利用,结合产业布局,植入创新功能,活化历史空间。
拓展区与核心区的规划策略有所不同,核心区为拆平一张白纸,拓展区保留了大量建筑特别是农民老宅居住小区,如何让居住在此的居民共享品质提升的成果,共享15分钟生活圈。规划将见缝插针的布置口袋绿地,丰富公共活动空间,打造滨水休闲生态绿地系统。
1、同济创新孵化基地
依托同济大学沪西校区 ,以科技研发功能、创新孵化功能为主的产业发展园区。
产业功能方面,结合同济大学优势学科,布局“极地研究、轨交研发、干细胞健康和智能建筑”等重点产业研发孵化基地。同时提供联合办公、众创孵化空间以及园区共享服务平台。
未来的同济大学园区,即是研发孵化共享平台,也是市民休闲好去处。
以形象展示、服务应用、科技创新功能为主的综合产业服务门户区。
旨在打造桃浦智创城的东大门形象。规划策略与核心区保持一致,以中小企业研发为主,强调混合开发,营造可达滨水空间。预计开发总量为50万平方米。
真如电台历史悠久,凝聚了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记忆。
目前区委区政府正在与电信局沟通,规划旨在保护和更新利用现状真如电台,进一步使之变身文化创意和公共活力空间,打造社区新的公共活力中心。
集交通枢纽、会议商务和生态体验于一体的绿色休闲活力片区。
南何支线沿线,结合楔形绿地建设,以及未来南何支线客运化改造。规划以 tod交通导向的开发建设规模约20万方。
真如城市副中心
◆ ◆ ◆ ◆
区位分析:真如是上海古镇之一,历史悠久,文脉深厚,作为上海西站所在地,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门户。
总体结构:
“一核两门户”
“十字双轴”
“一廊一环”
1、红旗村城中村改造地块
项目将融入商业、办公、文化、居住和公园等功能,通过功能复合、空间特色、活力之心,环境高品,引导要素集聚,形成新的城市活力点。打造世界级真如cbd。建筑规模,地上约70万平方米。
围绕轨道交通11号线和14号线换乘的节点,打造“高度立体的城市空间”,以购物中心、高端精品酒店、高品质商务办公为载体,是真如副中心南核心组群中的重要一角,与红旗村地块,长江地块共同构建真如副中心最重要的核心板块。规划建筑总规模约40万平方米。
着力打造成为上海和长三角的全新城市综合体典范和国际顶尖的高尚多元生活领域。建筑总规模约117万平方米。
真如车站是联系三大项目的重要地下联通空间,也是轨交换乘的重要站点,形成功能业态复合的上盖开发,三个项目包括地铁建设总的开发面积将近200万平方米。高强度的开发需要有高强度的交通作为支撑,形成高效空间,无缝对接。
作为上海西站北门户的核心项目,北广场237坊项目目前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开发地上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地下面积约10万平方米。项目集商务办公,高等级的酒店和居住为一体,特别是结合暨南大学旧址,建设高端文化设施,提升副中心的公共文化功能。
西站南广场已经基本建成。
项目建设加强南北广场的联系,扩大了公共活动区域范围,提高了南北广场地块商业价值。
红旗村旧改地块内配建的800座中型剧院,建成后将与红旗村商务综合体共同形成高端的商办文化综合项目。
上海市体育宫位于铜川路文化休闲轴的西端,规划结合煤气包的拆除和地块改造,建设4000座赛事馆和全民健身馆,整体打造普陀区体育中心。
用地面积:约3.2公顷
建设规模:约4.8万平方米
真如绿廊是联系中心城区与外环绿带、生态间隔带的重要生态纽带。成为真如乃至普陀的生态绿色地标,有效规避市政设施的负面视觉影响。发挥海绵调蓄的功能,提供市民自然观赏、户外运动、社会交往等游憩场所。
(1)优化真如港河、大场浦、桃浦河三大河道景观。
通过水体环境湿地净化、形成水陆边界自然过渡,营造弹性景观,创造多样的生物栖息地。
(2)鼓励营造多样的河道空间。
在城市公园绿地处整合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节点,在商业区域结合餐饮休闲空间,优化水岸空间、凸显水城魅力;推行绿色交通、增强滨水可达性;优化景观节点,提升城市形象。
曹杨路特色景观轴
◆ ◆ ◆ ◆
项目:
1、真如副中心铜川路节点
规划了环形天桥,连通三大项目,以及规划的绿廊,并与地下轨道交通站点有效地连通,形成地上、地面、地下一体化开发的格局。为地区增加活力。
曹杨八村是普陀区未成套的老旧工房的区域,沿着武宁路和曹杨路两条城市主干道,均有品质提升的要求。除了成套率改造外,规划利用植物绿化装饰美化,门口两侧加入绿化,新增自行车停放区。
小俞家弄结合项目开发建设形成口袋公园,为地区居民提供一个休憩、驻足的场所。
◆ ◆ ◆ ◆
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
◆ ◆ ◆ ◆
项目背景:
作为上海市首批重点推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长风生态商务区于2003启劢建设,已基本建成。不此同时,长征巟业园区、新曹杨地区亟待转型,华师大周边也需进一步承载高校溢出效应。
2017年12月9日正式成立“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以长风生态商务区为核心区,向西拓展、向北融合、向东引进,建设科技金融、互联网+、智能科技和国际教育四大产业园,带动整个区域的功能转型及品质提升。
规划演变:
两长地区规划演变,核心区由原来单一住宅、商办,围绕做强科技金融商办功能拓展,北新泾和新曹杨地区从原来的工业用地向复合型城区转变,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功能转型及品质提升,最终形成一个超大型高品质城区。
项目区位:
规划范围13.4平方公里,拥有9.1公里苏州河岸线。与长宁临空隔苏州河相望,南侧为古北地区中心,是普陀区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空间结构:经国际方案征集和领导专家评审,整合形成 “双轴驱动、两带引擎、四园联动、多片融合”的空间结构
↓↓↓
“两带”即真北路和大渡河路商贸、休闲、旅游、购物功能融合;
“四园”即四大功能板块,金融科技园、互联网+园、智能科技园、国际教育园;
“多片”即以绿廊生态体系为链,串联融合区域各个功能板块。
规划策略:
2、用地布局高效
3、综合服务完善
4、开放空间多样
5、公共交通优先
6、风貌品质提升
项目情况:
两长地区目前处在规划阶段,重点项目包括四大园区规划和苏州河地区品质提升。
北新泾
功能定位:北新泾地区作为全市创新功能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融入全市科创格局,实现创新转型发展。规划提出“以智能科技为主导产业,融公共活动、文体艺术、生态休闲于一体,彰显苏州河世界级滨水区高品质的创新活力中心”的功能定位以及 “智慧湾、活力核、公园城”三大核心理念。
最终北新泾地区将实现从“单一功能区”到“复合功能区”再到“智慧复合功能区”的整体转变。
↓↓↓
“两核”即公共活动核心、滨水文化核心;“三带”即长风长征联动发展带、苏河国际滨水文旅带、腹地绿廊都市服务带;“五板块”即综合服务板块、智慧商务板块、研发创新板块、复合社区板块、苏河活力板块。
用地布局:
项目总体规划范围约1.8平方公里。本次调整规划用地以研发办公、商业为主、配套居住生活、文化娱乐展示为主。除保留建筑外,预计建筑开发量220万平方米,其中研发办公143万方,商业33万方,文化娱乐展示19万方,居住(含酒店)20万方,其他5万方。
功能业态:
规划理念为水平与立体复合、模块化混合的业态布局;面向智能科技创新人才,增加与科创办公相配套的服务功能。
空间形态:
交通路网:
规划在原有道路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整,增加内部路网密度,优化街区尺度。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成系统、成网络,体现均好性、精细化和活力度。系统,主要包含苏河滨水开放空间、活力中央公园、楔形生态绿轴。
苏河滨水开放空间目标定位市一级的服务功能,成为全市活力活动的承载区,对标徐汇滨江。
重点项目:
华师大二附中普陀校区是区校合作的重点项目,校区选址于北新泾地区南部,濒临苏州河畔,东侧为中环线,占地面积约5公顷(75亩)。
新曹杨地区
功能定位:新曹杨地区转型聚焦科创,对接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态势,打造为以精准化、特色化、定制化的“互联网+”为特色,聚焦“创新引领,创意升华,双创融合”的新型科技商务社区。
产业定位:
新曹杨地区积极承载“1+4”的功能体系,以互联网驱动的产业为主导,以文化创意及商贸作为辅助产业,发挥新曹杨地区优势。
功能结构:
新曹杨地区规划形成“一核、两带、四片、十字林荫环”的空间结构,即“一核,生态活力核,城市空间品质和产业核心体验的活动区;两带,西虬江和朝阳河对外联系和对内休闲重要景观带;十字林荫环,泸定路与内部新增支路形成十字林荫环,串联片区公园、公共服务、街角空间等活力亮点”。
用地布局:
项目总体规划范围约69公顷。规划建议新增商业办公混合用地(c2c8)、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租赁住宅、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c),并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公共绿地(g1)。规划公共绿地12公顷,新增绿地6公顷。
建设规模:
规划预计总建设规模约120万平方米(含保留建筑26万平方米),相比原规划91万的总规模增加了约29万平方米,未来园区新建的总量约为94万平方米。通过集约复合的土地利用,营造人性化的城市空间单元。
空间形态:
规划遵循疏密有致,提升门户地区特色空间形象。新建最高建筑位于规划新增道路与沪定路交叉口处,形成标志性景观节点。
道路交通:
规划通过加密支路网络促进地区更新,改变工业区道路系统组织模式,新增东西向支路及南北向公共通道。此外,优化滨水步道、慢行街道、公共通道设计,增加空中步道,最终形成立体复合的慢行交通网络。
公共空间:
规划力求打造活力开放、水绿交融的高品质环境。通过增加绿地规模,融入区域绿网,结合“十字”轴线增加集中绿地,形成新曹杨地区的生态活力核;绿地规模倍增,由原规划6公顷增加至12公顷。
强化滨水空间的生态设计,建设舒适宜人的开放空间及连续通达的慢行步道;结合滨水空间植入文体设施,融入多样化的休闲游憩功能,激发场所活力;增加跨越西虬江的步行桥梁,加强与集聚区核心区的联系,打通连接生态活力核与真北路站、大渡河路站的慢行路径,提升生态空间的服务水平。
国际教育园—环华师大地区
项目背景:
在华师大70年校庆的背景下,积极承接华师大地区高校资源溢出效应,承载科创型产业中心以及支持区校联动,规划从外部环境空间品质的提升入手,对华师大地区进行整体提升,与普陀区形成联动发展。
更新策略:
通过功能业态增效、交通组织优化、空间品质提升、建筑立面改造的更新路径,力求最终实现创新型社区人文生态的全面提升。
更新清单:
这是华师大地区城市更新清单,包括公共空间塑造、沿街立面改造、校区出入口美化、中山北路辅道辟通等内容。
校区规划调整
区政府支持华师大科教能级提升,满足学校发展需求,规划将学校建设规模增加约22万平方米,建筑高度70米。
上海少儿图书馆新馆
国际教育园所在区域将形成长风少儿文化生态区,成为沪西文化地标。市少儿图书馆规划用地面积为638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00 平方米。新馆目标藏书量80 万,预期年接待读者150 万人次,日均接待4100人。
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
金融科技园——核心区
金融科技园核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2.3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其中商办221.1万平方米,住宅94.5万平方米,研发8.6万平方米,公共配套42.7万平方米),已开发建筑面积(包括建成和在建)310万平方米,未开发用地面积16公顷,未开发建筑面积(规划)57万平方米。
金融科技园——中江路商办地块
中江路商办地块位于中江路同普路路口,商办总建筑面积约11.7万平方米。利用公共绿带垂直延续的手法,打造生态办公综合体。
金融科技园——锦江地块
锦江地块位于金沙江路泸定路路口,办公及酒店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以简洁现代的建筑风格,融入周边商务环境。
金融科技园——长风大悦城
这是长风大悦城项目。屋顶运动公园改造以格调餐饮,潮流运动,空中花园,儿童娱乐和创新园区为商业定位。
刚刚介绍的是四大园区的规划建设,以下是苏州河品质提升项目情况:
滨苏州河品质提升
改造策略:
在做好集聚区能级提升的同时,规划抓住“一江一河”战略契机,对苏州河普陀段全线近10公里长进行更新改造,强调滨河空间的通达性和公共性。提出“空间贯通、活力植入、品质提升”的三大策略,以岸线贯通为基本要求,通过公共空间的组织改善滨河空间缺乏活力、人气的问题,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滨水区域,形成彰显上海全球城市的滨水形象展示区。
植入开放空间
通过提供场所、注入功能和创造活动,补充生态商务区缺失的公共服务功能。新增诸如两长营地、水岸广场、滑板广场等开放空间,增加滨水空间活力吸引点。
植入公共设施
按照腹地功能的差异性,对滨水空间的临水界面、绿化及公共空间、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新增诸如联合谷、滨水餐饮、星空长廊等公共设施,提升滨水空间趣味性。
植入公共活动
为更好地扩大苏州河滨水空间周边影响力,打造城市特色区域品牌,可按照一年四季特征及自然条件设计具有特色的活动计划,提升该地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这是从中环路看腹地公园的改造意向,通过设置彩虹步道和地景雕塑,打造区域特色地标。
这是桥下空间利用的改造意向,通过设置桥下攀岩、桥下轮滑等,实现对消极空间的充分利用。
◆ ◆ ◆ ◆
长寿商业商务区
◆ ◆ ◆ ◆
发展目标:打造商业文化时尚元素集聚,高品质的活力街区。
六大策略:空间能级提升 ;特色品牌塑造 ;更新保护相融多元文化包容 ;两岸空间缝合;景观品质提升。
空间结构:紧密围绕武宁路科创发展轴,着力发展“三带四组团”,突出商业、居住、生态、文化等多元素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商业商务区综合服务功能。
●三带:长寿路——综合服务带、苏州河——生态文化带、中山北——商贸服务带。
●四组团:长寿湾商务组团、鸿寿坊更新组团、曹家渡电竞组团、西宫文化组团。
长寿路——综合服务带
重点项目——长寿景观路建设
重点打造沿长寿路连续的商业活力界面,与道路空间统一设计,强调人行空间的适宜性。
苏州河——生态文化带
重点项目——两岸贯通和连通项目
首先要贯通,其次要发挥长寿段苏州河滨河空间活力的优势,激活m50等创意园区,同时,长寿街道作为横跨苏州河两侧的街道,要加强苏州河南北两侧的联系,规划上新增人行桥,设置慢行步道,塑造富有特色的文化空间。
中山北——商贸服务带
中山北路作为传统商贸服务带,城市建设已基本稳定,主要加强强办公建筑立面整治,增加夜景效果,打造内环高架路两侧的城市景观。
以项目引领的四组团,主要是功能升级,更新开发总面积122万平方米,其中:商业21万平方米,办公41万平方米,文化15万平方米。
1、空间能级提升
2、特色品牌塑造
3、更新保护相融
4、多元文化包容
5、两岸空间缝合
6、景观品质提升
长寿湾商务组团,重点项目一:天安阳光广场
天安阳光广场是长寿湾地区重点打造的项目,总用地面积约5.89公顷,地上总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含保护建筑4000平方米);地下商业面积不大于1.9万平方米。
长寿湾商务组,团重点项目二:m50地块更新
m50为普陀区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苏州河畔保留最为完整的工业遗产区域。打造“知名艺术家作品展示空间、青年艺术家孵化空间、国际艺术公共交流中心”功能高度复合的艺术创意园区。激发地区活力,重塑滨水魅力。打通苏州河沿岸步行空间,提升内部公共空间,与西侧天安阳项目形成完整统一的苏州河畔长寿湾文化创意标志性区域。
鸿寿坊更新组团,重点项目三:鸿寿坊地块更新
鸿寿坊项目布局保留原有成片里弄建筑的机理,通过引入优质开发商,创建新一代长寿路商圈新地标,塑造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筑总规模8.4万平方米。
曹家渡电竞组团,重点项目七:曹家渡电竞中心
利用项目区位优势依托苏州河水岸,建设成为以电竞泛娱乐为主题,建筑设计形态新颖业态融合的时尚文娱中心,集电竞赛事,传统及主题商业、餐饮,商务办公、精品酒店,休闲旅游于一体24小时活力街区。规划建筑总规模约8.4万平方米。
西宫文化组团,重点项目八:沪西工人文化宫
设置文化、体育、教育、科技、服务、文化及配套等复合功能。保留现状建筑745平方米,规划新建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提供集中绿地面积1万平方米。
实施项目汇总:长寿商业商务区围绕四大功能组团,六大提升策略,梳理形成十二个更新实施项目,助力长寿地区更新升级,形成商业文化时尚元素集聚,高品质的活力街区。
长寿路特色景观轴
长寿路作为长寿商业商务区重要的功能载体,长寿路景观的打造是长寿地区整体品质提升的重要工作。
设计主题:创意、生态、休闲等商业、商务、文化主题产业特色道路。
定位:长寿路在交通的基础上叠加功能特色。
主要项目:曹家渡环形连廊、芳汇广场、亚新广场、长寿公园、巴黎春天、昌化路等六个节点。
项目1——曹家渡环形连廊
让我们一起期待普陀的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