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改革开放主题征文活动 优秀作品展出
2018-11-28 14:30:41发布67次查看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在这4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40年来,崇明人民坚持不懈走改革开放之路,创造出了幸福的生活。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崇明区委统战部、区新闻传媒中心联合开展了以“改革开放40年之路”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现刊登一等奖作品——《改革开放伴成长 崭新时代再出发》,以飨读者。
1978年的春天,邓小平挥一挥巨手,在深圳画了一个圈,种下了改革开放试验田,全国遍地开花、硕果累累。1985年的春天,在崇明岛的一个村庄里,一个崇明姑娘挥舞着小手呱呱坠地了。改革开放为无数个“她”,提供了成长的“沃土”,共同感受着时代脉搏跳动的强音。
第一个十年——摸索和懵懂
中国第一个十年的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大家摸索着前进,诚如邓小平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在改革的试验田上,到处是大大小小在找老鼠的猫,或成果丰硕、或翻了跟头长了经验,摸索着前进着。
改革开放,把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到每一个村落,使这位姑娘刚出生就得到了实惠,分到了一份土地。勤于耕作的父母,凭着分到的良田,依靠党的惠农政策,逐步摆脱了贫困,过上了较富裕的生活。父母那一辈普遍有三四个兄弟姐妹,所以大人都是边干活边自己带孩子。那时候,总能看到村里的大人们忙着在地里干活,孩子们乐得在田间地头玩耍的景象。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万象更新,开始倡导“只生一个好”的独生子女政策,所以80后家里一般就一个孩子,这个崇明姑娘和其他孩子一样,都不安于独自待在家中,更愿意到广袤的田间地头,寻找各种野趣,与青草、泥土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亲密接触,懵懂中快乐地成长着。
第二个十年——崛起和雏形
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间,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然发生改变,很多国有企业在改革的洪流中不适应发展渐渐开始衰落,私营经济的发展火苗慢慢开始崛起,中国经济实现了高增长,农村里出现了勤劳致富奔小康的红火景象,家家户户都为着提高生活水平东西奔走忙碌着。
这位崇明姑娘的妈妈在兼顾自家农田的同时还在镇上的国营造纸厂工作,三班倒辛苦工作的同时,效益却不如人意。1992年,为了提高家庭收入,姑娘家在家门口基根路旁,也是造纸厂上下班人群的必经之路上,开了一家不足15平方的日用品小杂货店。小杂货店的开张,满足了周边居民油盐酱醋的购买需求,也为国有企业上下班的工人提供了便利。小店开张时姑娘8岁,刚上一年级,人比收银的柜台稍微高半个头,为了给辛苦的妈妈替班休息或去地里干农活,寒暑假或放学后,这姑娘总会出现在店里的柜台前,一边看店卖东西一边做作业。那时候酱油、老酒大多都是散装的,香烟卖得大多是软壳的大前门和飞马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能吃上一根火腿肠都是莫大的幸福。在这个小杂货店里,童叟无欺、勤劳肯干的小小营业员茁壮成长着。
第三个十年——发展和成长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兴起的“下海经商”,对中国经济的促进功不可没,那些企业家抓住了社会发展的良机,施展个人才华的同时,推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腾飞。在改革的浪潮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出现了牛根生、陈星国、马云、马化腾、史玉柱等等杰出的企业家,他们的创业为中国经济体的增长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也带动了无数小康家庭发家致富。
姑娘的爸爸在当时崇明的第三养殖场任管区主任,1998年在养殖场改制的时候,毅然选择“下海经商”,夫妻俩双双辞掉国营厂的工作,承包了位于新民镇菜场的一个副食品门市部,至今已经经营了20个年头。创业初期,夫妻俩每天都是早出晚归,那时读初二的姑娘就担起了家务重担,学习家务两不误,干得井井有条,她的故事成了学校校长召开家长会的常用教材。白天上学读书,傍晚放学先到菜场买菜再回家做饭,边做作业边等着天黑收工的父母,周末和寒暑假还会早起到店里帮父母一起做早市,与父母一同体验着创业的酸甜苦辣。而从小养成的勤学、勤干的优良品质也帮助这位姑娘在中考时考入了理想的市重点高中,从此离开父母、放眼岛外,开始了独自一人在市区的十年求学工作成长之路。
第四个十年——成就与成熟
实践证明,4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改革开放第四个激荡的十年间,中国经济总量增长2.5倍、人民币规模总量增长3.26倍、汽车销量增长3倍、电子商务在社会零售总额占比增长了13倍、城市化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而改革开放,对中国农村来说,最大的成就就是从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富足的城乡融合型社会转变;对农村家庭来说,是改革开放的大浪潮助推了一个又一个家庭从温饱奔向了小康。
紧跟改革开放坚实的步伐,姑娘家的门市部,在全家人的齐心协力下,生意越做越大,从一开始的单店零售到如今面向崇明中部多个菜市场的批发经营,家庭生活水平逐年提升。一家人用双手实践了勤劳致富的真谛。在经营的20个年头里,这名崇明姑娘无论中考、高考、大学、工作期间,克服重重困难,风雨无阻地陪着父母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市区学业有成,在私企、外企、国企工作历练后,2010年毅然选择回到崇明发展,参与家乡建设,后考入公职队伍,现正参与着崇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工作。这些年,她秉持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品质,穿梭于全区29个窗口行业近3000个窗口网点之间、18个乡镇52家集贸市场之中,时不我待践行着“勤学、勤问、勤走、勤思、勤干”的工作法则,坚定地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与单位共荣辱、与家乡同命运、与时代同脉搏。
国强则民强、国富则民安。40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改善了国民生活水平,提升了民族自信力,更滋养了公民文明素质。在这40年里,所有的中华儿女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奋勇前进,攀着改革开放的阶梯逐步提升,“大家小家”共成长、齐幸福,迎来了崭新的美好新时代。
少年强,则中国强。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青年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勤学好问、勤奋勇敢、勤劳苦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刻保持“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坐不住”的使命感、“赶不上”的危机感,做一名称职的、不辱使命的新时代强国梦的不懈奋斗者,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奉献应有的青春力量!
整装待发、蓄势起航,我们再出发!创造下一个辉煌的40年!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