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彰显大民生 小驿站方便天下客——松江区全面提升公厕管理水平 打造城市风景线
2018-11-27 15:07:00发布68次查看
松江区现有公厕219座,其中199座在文明行业创建中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公厕”,2座被评为2018年上海市最美公厕,滨湖路公厕两天前还刚刚被评为上海市“市民最满意公厕”。11月19日是第六个“世界厕所日”,厕所虽小,却关乎民生,反映了城市文明程度。近年来,松江区紧紧围绕文明行业创建要求,全面提升公厕管理水平,打造出了一批集颜值、技能、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城市风景线。
让公厕有颜值
走进上海方塔园北大门的公厕,你一定会被这座典雅的建筑所吸引。公厕改造时就秉承了方塔园“与古为新”的设计理念,整体建筑风格古典幽静,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丝毫不输周边的景致,已然成为市民和游客眼中的另一道风景线。
精美的七彩墙壁贴画、可爱的蘑菇立柱、精致的绿色盆景将艺术之美与如厕文化融为一体,别具匠心的欢乐谷停车场公厕设计让人看一眼就能感受到这里的欢乐气氛。
文涵路文翔路公厕面积虽小,但是外部墙体采用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形式,将各类垂吊式盆景运用到景观布置中。远远望去,公厕犹如一个小型的“氧吧”,赏心悦目。
开展“厕所革命”以来,松江区认真落实公厕规划纲要,在公厕建设和改造过程中突出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注重特色挖掘和环境融合,坚持从内到外展示松江文明城市形象,打造出了一批“花园公厕”“古典公厕”。
让技能更专业
近年来,松江区在突出厕所使用性的基础上加强“规范化”建设,一方面统一制作文明行业宣传用语,规范所有公厕内部标识及管理制度,并将制度内容统一上墙,营造良好的文明如厕氛围;另一方面加强全行业、全方位、全覆盖队伍培训,全区200多名公厕保洁员确保做到全员培训上岗,切实提高一线职工作业技能,为文明行业创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除了日常培训,保洁员们在实践中也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保洁方法。“为满足市民对公厕的卫生需求,我们在公厕保洁实际作业中实行了‘一嗅二擦三拖’的保洁方式,利用檀香、清洁剂、洗衣粉、百洁布、干湿拖把来提升保洁效果,把公共卫生理念实实在在运用到了公厕保洁中。”方塔园公厕保洁员张卫英说。
让管理更智能
放着新闻广播的公厕、LED节能灯、“水循环”节能系统……松江区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等智能管理服务技术,不断提升公厕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部分公厕内部还试点安装了“智慧公厕”系统,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厕位使用情况、公厕内部温度、湿度、环境质量等,让市民一目了然。
在松江,只要打开手机微信公众号“松江绿化市容”,点击微服务中的“公厕导航”栏,就可以瞬间查找到周边公共厕所的列表、路线图,以及每座公共厕所的蹲位、开放时间等一系列基本信息。如此一来,公厕的信息化建设打通了使用者与管理者的边界,实现动态补给厕所用品并加强服务,全面提升了市民群众的满意度。
让服务更贴心
外出方便,难免会遭遇一些尴尬的情况,而在松江的公厕内,不仅免费的卫生纸和洗手液一应俱全,厕位内部还贴置挂钩,加装有手机支架、呼叫器等,让前来如厕的市民享受到最贴心的服务。
除此之外,公厕内部还摆放了各式绿植盆景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书报架、便民服务箱、烘手器和除臭设施一应俱全。异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公厕保洁人员全方位为市民提供方便、舒心的如厕环境。
如果有母亲想给孩子哺乳或者遇到带孩子如厕的情况时,公厕内还有第三卫生间将满足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第三卫生间内设置母婴室、无障碍设施以及儿童专用坐便器、洗手盆等,真正将人文关怀体现到了实处。
位于华亭湖广场的滨湖路公厕,除了每天为华亭湖广场上的健身群众提供音响用电之外,还免费为市民提供热水,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公厕外部还设置了市民停放非机动车的停车点,规范、方便市民如厕。细致贴心的服务,让“市民最满意公厕”的称号实至名归。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