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爆发的水葫芦灾害,是金山水务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因为地处下游,每年从上游漂来的大量水葫芦让我区的打捞工作“不堪重负”。而相比往年,今年的水葫芦总量有所减少,形势也相对容易控制,这得益于金山、嘉善、平湖三地对水生植物的联动处置。区水利管理所河道保洁科副科长张立介绍,今年水葫芦爆发期,我区与嘉善、平湖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并加强水葫芦打捞和上下游协同力度,三地水葫芦打捞情况统一上报太湖流域管理局,并每月对边界地区水葫芦防空工作形成月报。
跨区域河流具有公共属性,但是因为地方分治,跨区域往往成为治水的难点所在。为了摆脱“各自为政”的低效局面,我区与毗邻的浙江省平湖市、嘉善县打破行政区域的“藩篱”,不断探索并完善“参与共治”的治理新模式,携手共治边界河湖。
我区与浙江省平湖市以及嘉善县毗邻而居、水系相连,经常性的联席制度和信息共享,让水生植物的打捞凝聚起上下游的“合力”,而这样的共治远不止于此。“我区共有56条河段,68公里与嘉善、平湖的水系相接。因此三地的联动分布在防汛防台、水环境治理、水事安全等方方面面,从而实现了治水效益的最大化。”区水务局规划建设科科长许华告诉记者。
今年汛期,几次在环杭州湾沿岸登陆的台风让人印象深刻,台风天里三地“水文”联动也让三地联动走向深入。“汛期增加了水文联动的频次和要素,进一步增加了预报预测能力。”区水文站测验科科长陆丹松表示。
我区浦南西片地区是上游杭嘉湖流域重要的泄洪通道,每到汛期都需要承受不小的防洪压力。作为防汛第一道防线的海防,我区先前已与平湖、上海石化、上海化工区共同建立了杭州湾北岸海塘联防机制,共同商讨54公里的海塘防汛措施。2014年起,我区又与平湖、嘉善启动水文联动措施,加强汛期水文方面信息协同与合作。通过水文联动,及时掌握上游水情,并预测区内水情,从而为区内防汛防台赢得宝贵时间。
联动是为了“共赢”。据了解,我区下一步将实现边界水利项目全面对接,共同研究边界河道疏浚标高、结构形式等方面的匹配性以及水闸建设跨区域合理选址,实现资源、信息三地共享,发展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