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已过 这些美食便成了青浦冬日的“风味人间”
2018-11-26 13:40:09发布46次查看
小雪之后,冬天正式到来,青浦的各种美食便开始大行其道。无论是家常菜,还是路边小吃,都是这个季节最不可辜负的味道……
青浦的“风味人间”
腌笃鲜
青浦人记忆里的腌笃鲜是一定要一家人围坐一起,看着外婆端着还在“咕咚”的砂锅上桌,这样才算是真正过冬。
鲜肉、咸肉、冬笋、百叶结,文火慢炖,满满一锅咸鲜精华,一筷子鲜肉肥嫩,一筷子笋块鲜咸,这味道分外暖心。
走油肉
大块五花肉表皮经过高温油炸后,结起漂亮的褶皱,肥瘦相间的完美层次。经过浓油赤酱闷煮之后,变得红润油亮,入口即化,酥烂不腻,尤其在冬天寒冷的日子里,每一口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
蛋饺
江南地区的人,不一定都爱吃饺子,但却一定都爱吃蛋饺。
一个个金元宝似的蛋饺,用鸡汤煨至入味。蛋饺皮薄肉多,一口下去,鸡汁四溢,满口蛋香肉香,比起饺子来另有一番鲜美滋味。
什锦肉皮汤
从前,过年时喝上一口肉皮汤是青浦人心头的一份念想。
用老母鸡和火腿做底,满满的加入蛋饺、肉圆、鱼圆、爆鱼、肉皮、白菜、木耳……肉皮肥而不腻,口感脆,吸收了丰富的汤汁之后,一口便让所有食材的鲜味尽汇舌尖。
红烧羊肉
羊肉是冬天滋补暖身的首选。好吃的羊肉必定肉质细腻,没有膻味。一碗优秀的本帮红烧羊肉必定要以萝卜去膻味,加入大量冰糖炖煮的红汤粘稠,最后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吊鲜,还未出锅便已香气袭人。白切羊肉虽香气不盛,口感却也清爽细腻,沾一碟加了大蒜叶的酱油,又是另一番念念不忘的滋味。红烧热吃,白切冷吃,配上一点小酒,就算在冬天也全身暖洋洋的。
鳗鲞
“鳗影高悬,鲞味四溢”。鳗鲞本是江浙沿海一带的风味,因早期大批江浙人移居上海,逐渐成为上海人冬日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许多青浦人在冬天,都会在阳台上挂起鳗鲞,想吃的时候,切一些隔水蒸或红烧,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烂糊面
一碗烂烂糊糊毫无卖相的烂糊面,却吊住了多少青浦人的胃口。烂糊面,顾名思义就是把面煮成软烂糊状,但却又要烂而不黏,糊而不焦。考究点的烂糊面,里头必得有青菜、肉丝、虾仁、香菇等不少辅料。呼噜呼噜一碗,面条有种入口即化的意味,味道极其鲜美。
糖炒栗子
除了家常菜,秋冬时节的街边小吃,也一样引人垂涎。如今在街边,隔几步就能闻见一股透着甜味的焦香,仿若太妃糖一般,那便是糖炒栗子的气息了。买上一小袋,趁热抓两个在手心,稍有些费劲的剥开栗子壳,一口一个,这份甜糯令人满足。
鲜肉冬笋烧麦
把剁碎了的冬笋、肉和皮冻拌在一起,再裹上咬劲十足的皮,这就是朱家角的鲜肉冬笋烧卖了。皮冻蒸熟后化为汤汁,浸透了冬笋的鲜、肉馅的香。青浦人都知道,吃烧麦的正确方法便是:先在烧麦底部咬开一个小小的口子,轻轻吹凉,滋溜一下吸净汤汁,再让肉馅吸满醋汁,整个入口,汤鲜、醋酸、肉香,加上冬笋鲜活的颗粒感,让一道平凡的点心绽放出华丽的口感。
烘山芋
烤红薯一旦被叫成“烘山芋”就被赋予了本地人的灵魂,没有烘山芋的冬天怎么能算完整呢?烘山芋与糖炒栗子的江湖地位类似,但它低热量又扛饿,相比之下更健康。刚出炉的烘山芋既可以捂手,也能填饱一时的小饿。烘山芋最好吃的部位就是皮肉相连的焦红部分,又甜又韧,再拿调羹挖那甜软的黄心吃,满心满口都是幸福。
萝卜丝饼
将调稀的面糊,少许倒入椭圆形铁勺中,加葱花和大量白萝卜丝,稍微讲究点的,还要放上虾仁,再覆以面糊入油锅炸,这就是萝卜丝饼了。萝卜特有的香气经高温一炸,香气直冲鼻腔,只要遇见就让人走不动道。刚炸出的萝卜丝饼香脆无比,光想想便让人口舌生津。
海棠糕
海棠糕可是点心中的老一辈了,由于模子的形状像海棠花,故得名。表面是一层甜脆的糖焦,里面是油润的、流沙红豆馅,冬天吃一个热乎乎的刚出炉的海棠糕,真的又暖又甜。
汤圆
早些时候,汤圆的咸甜之争让许多人僵持不下。而青浦人则坚持咸甜汤团都得吃,咸的多是椭圆形,带个尖头,里面是鲜肉;甜的则是滚滚圆的,里面一般是黑洋沙,咬开一口,汁水四溢,软糯润滑。如果说北方新年的仪式感来自于吃饺子,那么在青浦的仪式感,便是吃汤团了。
风味人间,吃的就是烟火人家的气息。这些美食,不但是青浦冬天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我们在寻味的同时,总能寻找到一份属于故乡的珍贵回忆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