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闵行承诺这么做
2018-11-23 10:48:03发布68次查看
在闵行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专题会议上,区相关委办局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作交流发言。本报选取部分内容,将在本期及下期刊登(排名不分先后)。
区经委主任林艺
增强产业规划引领。引导闵行区民营企业对标新一轮闵行区产业布局规划谋发展、促转型。
强化政策辐射效应,先进制造业方面,今年共有61个民营企业项目列入专项扶持计划;现代服务业方面,市区两级文创资金支持民营企业47家;企业上市方面,多方面给予扶持,区财政扶持金额近1亿。
服务产业项目落地和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产业用地资源向优质民营企业项目倾斜。协调推进产业项目,缩短审批时间,加快项目落地;推进土地转型升级,牵头完成民营企业园区平台公司和提高容积率认定;鼓励技术改造,近4年共扶持15家民营企业实施市重点技改工作。
优化营商环境。9个审批事项全部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
优化企业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优化区领导带头走访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百人团队联系百强企业等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加强企业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区科委主任李丽
搭建对接资本市场的桥梁。依托公益基金、微贷通、科贷通等科技信贷产品为民营科技企业搭建对接资本市场的平台,2019年力争为100家民营科技企业争取科技贷款3亿元。
搭建对接技术服务的桥梁。鼓励企业通过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研发技术服务和仪器设施设备共享,对申领使用创新券开展技术创新的企业给予20万元补贴,对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的技术平台提供50万元的补贴。
推出新一轮科技政策,以及配套的操作细则,围绕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提供针对性扶持。
推出闵行区科创服务平台,实现政策申报、项目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区交通委主任金新其
开放道路养护管理市场,保民营企业享受国有企业同等待遇,公平公正参与竞争。
简化审批层级,压缩审批时限。交通行业46项审批事项,25项做到一级审批,21项做到二级审批。
公开监管清单,建立诚信体系。公开交通领域监管、检查以及处罚清单;完善诚信体系。
降低企业出行成本。推进昆阳路越江工程、诸光路地道的同时,着力推进银都路越江工程,配合市开展漕宝路快速化方案研究。完成18条“畅通路”,加快嘉闵线等6条地铁线路的真正落地与实施,推进机场联络线建设。畅通企业沟通渠道。
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冯啸
围绕民企需求,精准优化营商环境。“加窗口、加事项、加责任、加人手”实现部分许可当天申请,当天核准发证。扩大“首问责任制”外延,对重点项目派专人全程跟踪服务。“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开设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精简许可受理材料。
助推民企发展,打造区域优秀品牌。探索建立孵化培育机制,提出“一企一策”。引导区内民营企业申报区长质量奖及上海品牌荣誉。
维护民企权益,引导企业诚信发展。本着“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工作原则进一步推进审慎监管,同时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
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罗嗣军
主动加强与区工商联、区招商服务中心协调联动,主动服务。
依托“一网通办”,做实“一网、一门、一次”内容,深化“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次数”改革,推行“证照联办、联合审批、联合验收、联合帮办、线上线下联动”审批服务,试行“统一收件,分类审批,一窗发证”的窗口运行模式。
开展服务进园区活动,健全“靠前预审”、联合帮办、综合协调触发三大机制,压缩审批时间,提供精准帮办服务。
发挥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收集、汇总和宣传有关政府采购、招投标等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健全诚信民营企业“红榜”名单。
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孙耀辉
向民企宣传习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7条)和区委区政府出台的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29条等内容,提振信心,安心创业发展。
走访有困难的企业、区域内纳税大户、行业龙头重点领域企业等民营企业,梳理、排摸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反馈到各相关部门处置解答。
邀请区相关职能部门对民营企业家进行相关政策的学习培训,组织相关部门走进园区、楼宇、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训、金融服务等内容的宣讲活动。
区卫计委主任杭文权
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要求,减少申请资料,明年二季度对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实行备案制,对部分公众健康威胁不大的场所淡化现场勘验。
优化流程,明年一季度提出一批当场办结事项。推进“一网通办”及电子证照办理,推进全部审批项目“只跑一次”。
推动社会办医有序发展。拟于今年底前发布《闵行区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指引》,明年二季度出台《闵行区社会办医疗机构全程服务管理实施方案》,并推进社会办与公立医疗资源交互,支持社会办医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
区人社局局长龚惠斌
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就业服务。推进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对未裁员或少裁员企业给予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50%的补贴,利用现有招聘资源,尽早启动搭建供需平台,修订区级培训补贴政策。
帮助企业平稳适应社保征收体制改革。加强与社保和税务部门的沟通联动,做好政策宣传和事先指导,消除企业担忧;加强对企业工伤认定服务。推进“工伤预防、工伤认定、工伤康复”三位一体工作。
加强人才新政宣传落实。实现“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处置”。做好政策精准宣传,缓解人才居住难等现实问题。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主动监察向主动服务转变,减少上门监察。深入推进劳动争议先行调解,同时对恶意欠薪坚决移送公安。
区规土局局长姚亚祥
为民营企业的项目报审提供跨前服务和专项服务。内部工作机制优化,下放审批权限,审批事项合并。
对民企项目减少征询部门;对工业项目实行免于方案审查;提供容缺审批通道;除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外,其他审批事项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办结。
降低拿地成本,支持民营企业产业落地,比原来出让降低幅度在10%左右。
支持和指导民营企业通过存量补地价方式开展城市更新。支持经认定的民营园区平台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和转型升级,允许不超过50%的物业可在明确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提供给研发机构和“四新”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企业。
区安监局局长王建萍
探索推行“标准化管理+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建立安全生产共享共治平台。形成民营企业不同行业领域“政府搭台、企业自治”的联防联控机制。
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通过“五个一批”工作提升民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实行安全生产分类监管,围绕“重大、较大、一般、低风险”安全隐患等级,实行差异化监管机制。
加大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力度,建立工作机制,避免多部门多频次执法。
发挥第三方专业辅助作用,运用第三方专业力量指导服务企业整改,引导企业通过自身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落实安全生产。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