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闵行水环境根本性好转 河长制推出“2.0版”
2018-11-23 10:42:21发布55次查看
“闵行是人口大区、居住大区,但我们距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态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要以河长制为抓手,强化内在责任,全面落实‘党政同责、有名有实’”。在近日召开的闵行区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暨河长制工作会议上,区委书记朱芝松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记者获悉,紧紧围绕“两消除(到2020年基本消除、2021年全面消除劣v类)、两提升(提升水质、提升水面积)”的目标,闵行下阶段将进一步升级落实河长制,持续推进以苏四期整治工程为引领的劣v类水体整治,推动闵行水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
河长制“2.0版”:河道达标率上升
据了解,河长制自2015年起在闵行试点,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开始着手探索创新。
“身上担子更重了,现在河里不干净比家里屋子乱更难受!”华漕镇总河长、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尧在当天的会议上如是说。记者了解到,2017年华漕镇水体达标率仅10%左右,黑臭水体量为全区之最。为破解“反复治、治反复”的怪圈,今年华漕镇率先制定推行了河长制“2.0版”,全镇178条河道达标率上升到50%以上。
向下建立三级河长,华漕镇将各村村民小组组长、各小区物业负责人任命为基层河长;向外将第三方纳入河长制体系,将河道、管网、泵站的施工和养护明确纳入管辖范围;建立和拓展志愿者体系,每条整治河道安排“民间河长”的形式,共同监督私排污水、乱扔垃圾等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河长制“2.0版”授予了基层河长考评、验收一票否决权,大大提升了基层河长地位。此外,更是将河道长效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对第三方单位设立黑名单制度,大力推动了治水从粗放向精细、从末端到前端、从被动到主动转变。
据悉,下一步全区将由河长牵头,压实各级治水责任,将水质作为河长制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建立与河长制工作成效直接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区河长办和各级河长办的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真正形成工作合力,做到“有名有实”。
一点一策:排查源头“病症”
污染在河里,问题在岸上。记者从区水务局获悉,紧紧围绕“两消除(2018年年底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基本消除、2021年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两提升(提升水质、提升水面积)”的目标,在原有的“一河一档”、“一河一策”的基础上,下一步闵行将增加“一点一策”的工作内容,明确作战图、项目表、时间点,下定决心、紧扣节点、挂图督战。
其中,将对已基本完成改造的427个2000年前建成的旧小区雨污分流开展评估,对改造不彻底、措施不到位,存在严重混接现象的,加速整改;对2000年后建成的小区进行梳理、排摸,如发现存在雨污混接私接行为的,制定分年度整改计划。
此外,在消除劣v类整治中,对具备打通条件的村沟宅河要能通尽通;科学制定大中小微水资源调度方案,以提高引清调水的水动力;严格清淤标准,实行筑坝断流、干河清淤,确保清淤彻底。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