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哭了!抱头痛哭!
这两天发现菌的朋友圈
被一则令人难过的消息刷屏了
陪伴了阿拉整整20年的
《申江服务导报》
将于2018年11月28日起休刊!
休刊!!!
相信看到这两个词的朋友
肯定也和发现菌一样震惊难过
阿拉人手一份的上海周报第一品牌
陪伴无数上海人青春的《申江服务导报》
(以下简称《申》报)
怎么就突然休刊了呢?!!
1块钱就能买厚厚一大份《申》报
除了探索每周发布的
各种展览、音乐会、休闲、 购物等信息
还最喜欢玩报纸上的填字游戏
看完之后收集起来
还可以做下一次吃饭的餐垫……
今年年初才过完20岁生日的《申》报
就这样休刊了……
《申江服务导报》
中国周报传奇,上海人民的集体回忆
不知不觉间,创刊于1998年1月1日的《申江服务导报》,已经陪伴了我们整整20年的时光。
它曾是上海发行量最大的周报,从第一期3万份发行量,到巅峰期将近50万份的发行量,当之无愧的中国周报传奇!
2008年,《申江服务导报》还曾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10强周报”之首。
无论是丰富有趣的内容,还是精美的印刷,都吸引了不少人去附近的报亭买上一份!
那时候,地铁公交上的白领们几乎人手一份《申》报大彩页,是通勤路上打发无聊的最佳读物。
那时候,大街小巷的爷叔阿姨们边看《申》报边噶三胡,国民程度堪比公园里的广场舞。
那时候,上海人最新的电影、演出、美食和娱乐八卦,最流行的口红色号……在《申》报全都能看到,当之无愧的都市资讯标杆!
那时候,还有不少同学买《申》报,只为了大彩页的明星封面,剪下来收集成小册子,这是最初代的追星记忆。
那时候,最欣喜的是每次只花1元钱,不仅可以买上厚厚一摞报纸,还有不少随刊礼品赠送,驱蚊液、护肤品试用、餐巾纸……让人充满期待~
对于上海人来说,《申》报留下来的记忆真的太深了!
大家在《申》报里探寻上海最潮流的信息,领略小资生活的丰富多彩;
也在《申》报里探寻各种故事、追忆青春,感叹时光如流水。
2001年,“口述实录”里的那些普通人的情感故事,成为了不少都市男女的精神投射。
2011年的宜家中老年相亲角,讲述了老一辈阿姨爷叔们的婚恋困局……
《申》报里这些深入骨子里、充满烟火气的报道,展示了这座城市最生动鲜活接地气的一面~
只是这样的回忆,随着《申》报的停刊,恐怕再也回不去了……
更何况,不止《申江服务导报》,很多老底子们耳熟能详的报纸也都已停刊,就连当年随处可见的报亭,也都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至2018年,已有近50家报纸宣布停休刊,上海先后有《新闻晚报》《上海商报》《上海壹周》《东方早报》《外滩画报》等报刊停刊,而这种停刊合并潮流依旧在持续上演。
那些回不去的青春记忆
那些年人手一份的停刊报纸
《i时代报》
中国内地第一份免费地铁报
创刊:2003年8月29日
休刊:2018年1月17日
《i时代报》是中国内地第一份免费地铁报,也是目前唯一获得上海地铁官方授权的地铁渠道内免费日报。
发现菌之前每次早晚高峰赶地铁的时候,总能看见志愿者爷叔阿姨在派送报纸,可惜的是,从2018年年初休刊后,就再也看不到了。
探索全世界讯息的窗口
创刊:1983年
停刊:2017年12月
这是一份翻译介绍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为主的综合性周报。
据说《上海译报》的报头,“上海”二字选自陈毅的文稿,“译报”为鲁迅的遗墨,不少朋友家里应该都买过。
“影响力至上”的重磅报纸
创刊:2003年7月7日
休刊:2017年1月1日
2016年年末上海报业集团宣布《东方早报》休刊,这在当时可引起了好大一阵骚动!
报纸主要刊登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市政民生,是上海市民接受度最广的报纸之一,它的停刊对上海人来说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据悉,休刊后《东方早报》原有的新闻报道、舆论引导功能,已转移到澎湃新闻网。
中国no.1 国际潮流周刊
创刊:2008年
休刊:2016年12月
《伊周》为赫斯特(中国)旗下的国际潮流周刊,引领年轻时尚潮流女性,被誉为“中国最畅销时尚周刊”之一。
不过在2016年的冬天,《伊周》选择结束了与千千万万潮流女生一起探索自我和世界的旅程。
除了《伊周》,国内的时尚刊物《外滩画报》和《瑞丽时尚先锋》杂志也在2016年相继停刊。
与上海“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相称的传播媒介
创刊:1985年10月3日
休刊:2015年10月1日
整整30年!上海商报在2015年宣布了休刊。
这是一份以消费眼光看市场需求、从生产经营的角度谈商品供应、用经济分析方法预测市场变化的专业报纸,是不少经济、贸易、工商企业的从业者每天必看的报纸之一。
热爱上海的一百个理由之一
创刊:2000年
休刊:2015年11月
《上海壹周》是一本时尚都市杂志,曾是上海最小资情调的代表。
2003年,《上海壹周》还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与外滩、金茂大厦等作为“上海标志”入选“热爱上海的一百个理由”。
“它就好像是一个最知心的文艺青年小伙伴,告诉你,最近有什么好片子、好音乐、好艺术展览。”可惜,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曾是上海新势力主流媒体的代表
创刊:1999年
休刊:2014年1月1日
这是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一份新锐都市类晚报,日均发行量75万份,是上海新势力主流媒体的代表。
但该报于2014年1月1日正式休刊 ,成为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首张休刊的报纸。
同于2014年休刊的报刊还有《房地产时报》、《天天新报》、《上海竞报》以及职业女性最爱的白领期刊 《oggi今日风采》等。
深受喜爱的都市生活类周报
创刊:2000年5月17日
休刊:2009年7月31日
作为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办的唯一一份都市类生活类周报,刊号转为《新民地铁》。
曾和上海的其他两份报纸《申江服务导报》和《上海壹周》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北有《读书》,南有《书林》
创刊:1979年9月
休刊:1990年5月
1988年《书林》被评为上海市十佳期刊之一。
在那个时代,有两种读书杂志影响着一代读书人,所谓“北有《读书》,南有《书林》”,只不过创停刊的时间皆已久远,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
《良友画报》
享誉国际的“百科式大画报”
创刊:1926年
《良友》画报于1926年诞生于上海,创办者是伍联德先生,内容丰富多样,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百科式大画报”!
《良友》的第一期封面是一个手捧鲜花、笑靥迎人的少女,这就是日后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胡蝶女士。
当年就有评论说:“《良友》一册在手,学者专家不觉得浅薄,村夫妇孺也不嫌其高深。”
一本中国期刊的神话
创刊:1963年7月
《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7月,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
在中国,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故事会》的存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互相传阅的谈资。
2010年,《故事会》荣获“上海名牌”称号!不知道大家最近还有没有在继续看这些小故事~
中国最具革命性变革的媒体
创刊:1980年
《周末画报》包含新闻版、财富版、生活版和城市版。
财富版传播全球财经新信息、新理念、新智能,立志打造成为具有中国环球视野的财经读品。
中国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刊物
创刊:1956年7月
中国文坛几乎无人不知《萌芽》,其联合举办中国权威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发掘出了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作家,《萌芽》因而被誉为“80后偶像摇篮”,至今仍活跃在大众视线中。
近几年,每一次听说又有哪个报纸停刊了,心里都难过上好一阵儿。
但是,正如一位资深媒体人说的:“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纸媒,我们只是一直在用纸传播信息。”
感叹“纸媒不在”的同时,其实大家感叹更多的,是自己回不去的青葱时光和追忆里的老上海模样。
回去不去的小辰光游戏
从前的日色很慢
夏天乘风凉,冬天孵太阳
大人们闲来则会结结绒线,看看报纸
一起嘎嘎三胡聊聊家长里短
小朋友们弄堂里穿梭来穿梭去
那样的日子
现在想起也是蛮好
最后
发现菌还想对一直以来
支持“发现上海”的菌粉们说:
感谢有你们的陪伴!
作为都市生活类资讯报道
我们会继续努力哒!